春分"吃春菜"宜食荠菜和椒芽 起居要早睡早起

26.03.2016  12:03

绘画/周勇制图/蔡嵩麟

东方网3月20日消息:“春分到,蛋儿翘。”据说,每年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玩“竖蛋”,在中国流传4000多年的民间习俗渐已成“世界游戏”。本报物候日志专栏在2014年3月21日就曾以《公平的春分》为题详释其理。

春分竖蛋是寓教于乐的教化,但在春分食俗中,并无“食蛋”传统,这有其护生之理在。在“春分吃春菜”的食俗中,春菜指的是恰值春芽青嫩茂盛的野菜,明代《救荒本草》、《农政全书》中皆推崇备至,其中春分时节荠菜和椒芽则为首选。

荠菜,又名护生草、小鸡草、地米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甘,凉平,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功效,对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具有辅疗作用。春季补钙首选蔬菜,非荠菜莫属,其含钙量接近同等重量牛奶的三倍,但体质虚寒和便溏者则不能食用荠菜。

采挖和挑选荠菜时,首选未抽蕊开花的荠菜比较鲜嫩好吃。荠菜与黄鹌菜、蒲公英的叶片很像,辨识的窍门是荠菜根部有清香,尤其是初拔出土的淡香,扑鼻,却不浓厚。荠菜根部的药用价值最高,不应摘弃。

荠菜蘸酱凉拌或做汤、煎炒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宜久烧久煮,烹饪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使菜色变黄。荠菜与鸡蛋、粉丝为馅做饺子其味甚佳,但不要加葱蒜、姜、料酒等浊味作料调味,会压了荠菜的清香。

花椒芽是花椒树上的萌芽,味辛麻,有小毒。入脾经、肺经、肾经。《本草纲目》言花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椒芽的吃法最佳是两个极端,一个是腌泡,一个是油炸。春食油炸椒芽以醋为佐餐,对肝胆功能有很好的刺激作用。而腌泡过的椒芽既取其阳,又去其热性,就不会有食后上火的担心了。

春分养生乃取其公平之中气。春分后,肝阳生发,易情绪不定,是心理疾患高发季节,也是流行病高发季节。在起居上尽量早睡早起以利肝气升发,饮食宜清淡并增加时令辛香蔬菜,少吃油腻寒凉食物以护脾胃。明人吴承恩有一首诗《种藕》:“家人笑相语,节序君知不,明日是春分,今朝好栽藕。”中医认为,心有七窍,藕有多孔,上下通透,暖人心脾,入心、脾、胃经,春分种藕秋分食藕,取其中和公平一以贯之的寓意。

节气是活的,我们需要理解节气的规律,而不是教条刻板如钟表般轮转。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实际上,在一天之中依照节气规律作息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春分到清明还会有寒暖的反复,此时还要记得“春捂秋冻”,别过早的减掉下肢保暖的衣服,注意头颈部保暖避风。这段时间还如《黄帝内经》所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责任编辑: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