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风送苏区兴
盛夏的赣南大地,草木葱茏,山欢水笑,到处洋溢着振兴发展的气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3周年之际,《经济日报》记者再次走进赣南,探寻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振兴之旅。
加大政策扶持,为老区振兴增添“国家动力”
江西瑞金市沙洲坝,8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挖掘的红井井水至今仍在汩汩流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井边的石碑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两行大字,诉说着赣南人民的缅怀与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数百里开外的安远县版石镇赖坑村,村民刘小伟将这样的感言镶嵌在自家新建的水池底部。刘小伟还记得往日缺水的艰辛——全村人共用一口水井,排半天队才挑半桶水回家,“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农村人能这么快就与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
党中央没有忘记这块荣耀的红色圣土,更没有忘记欠发达、后发展的赣南老区。2012年6月28日,党中央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量身打造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为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国家动力”。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个文件,38个国家部委出台44个振兴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39个部委对口支援赣州18个县(市、区)……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殷切关怀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举措得到高效实施:《若干意见》确定的236个支持事项,目前赣州已落实及正在落实209项,占88.6%,其中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已批复和完成编制39项,占92.9%;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累计为551家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9.3亿元;批复赣州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9个,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国家层面批复试点示范事项35个。一条条惠泽老区的“幸福通道”的开辟,让赣州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的“特区”。
经济跨越发展,追赶的步伐明显加快
谈起这3年的变化,江西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廖少锋深有感触。“《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市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公司这些年已获税收减免7000万元。”廖少锋说,“这让我们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推进科研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从对接洽谈、实地考察到签约,我们仅用了短短7个月时间,速度之快开创集团在全国投资的先河。”在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公司总裁助理李东升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汽车与关键零部件检测、研发与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板块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年营业额可达2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
“每吨氧化钇的价格在3万元左右,加工成陶瓷制品后可达15万元。2014年初,公司新添一条陶瓷粉末注射成型生产线,使稀土氧化钇的附加值提高到每吨20多万元。”赣州晶环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汉清说。依托国家批复的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传统产业稀土和钨等矿产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其应用产业正不断向高端延伸。2014年,该基地稀土、钨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稀土发光材料、磁性材料、钨硬质合金等新材料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30%、20%和10%。
扶持政策高效落地、对口支援深入推进、政策效应聚集迸发……3年来,“蛮拼的”赣南人坚持不懈抓落实、抓推进、抓见效,国家的顶层设计在赣南得到了有力实践。
2011年至2014年,赣州市GDP年均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水平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追赶的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民生优先,把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年来,赣州市坚持民生优先,一件一件、扎扎实实把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全市69.52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41.39万户农民用上了稳压电,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900公里……2012年以来,赣州市整合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达800亿元,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六成,年均增幅23%,优先解决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九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及温暖。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已经成为赣南大地的生动画卷。为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3年来,赣州建立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双向全覆盖”制度,安排全市9.3万名干部与228万户群众结对联系,统筹推进以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就业扶贫为重点的精准扶贫攻坚工程,让老区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位于章贡区水西镇蛤湖村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建有花卉繁育基地120亩。基地负责人幸程辉介绍说,今年鲜切花生产基地规模将扩大至200亩,并采取“基地+农户”模式,把全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进来。在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村民欧阳晋拉着记者直奔他家大棚,摘下小西红柿给我们尝并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为帮助他们脱贫,扶贫干部结合村民的发展意愿,“一户一策,扶持到户”,帮助他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如今的赣州市农村,一大批像欧阳晋这样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致富门路。3年来,农民人均收入由4182元提高至6946元,增长66.1%;贫困人口减少11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88%下降至14.28%。
穿行在朝气蓬勃的工业园区,驻足于生机盎然的乡镇村落,我们感受到的是比炎炎夏日还高的热度。《若干意见》出台实施3年来,赣州正朝着“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分步走的目标,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愈行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