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如何改造管理?郑州市管城区探索出了新办法
“以后大家有情况反映,就不需要再往社区跑了,打个电话我们就过来,有啥事儿在咱们小区里的服务站商量就行。”近日,郑州市硝滩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磊在忙着向群众们介绍小区里新开设的“邻里驿站”。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郑州市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不断加快,管城回族区以党建推动“三项工程、一项管理”等中心工作为契机,大抓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推动中心工作,办好惠民实事,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恳谈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在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过程中,管城回族区牢记“人民至上”,用最大决心解决辖区老旧楼院多、无主管楼院多、私搭乱建多、治理办法少的“三多一少”突出问题。通过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邻里驿站”“恳谈亭”“连心廊”等议事场所,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建立了与群众经常性沟通的交流平台。
居住在商城路1号院的张阿姨原计划要搬到女儿家住,可最近却改了主意。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以前这楼啊又破又旧的,现在经过改造,环境比我女儿那里还好。楼院党组织的成立,也让我这个老党员有组织归属了,大家还请我去上戏曲课呢!”
党的基层组织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管城回族区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利用组织优势,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探索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统筹升级改造任务,社区党委(党总支)提供差异化服务,楼院(片区)党支部带动多方参与、楼(门)栋党小组组织执行任务,党群中心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五级管理体系,带动志愿者服务队伍,有效延伸党组织触角。截至2020年5月底,管城回族区已建有211个楼院党组织,评选出1091名党群中心户,成立自管会26个、业委会16个。
陇海马路街道北三街改造片区多为上世纪80年代的国企职工家属院,由于原产权单位的破产或合并,成为“无单位打理、无物业管理”的无主管老旧楼院聚集区,群众们对提升居住环境和楼院治理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
群众的需要,就是社区工作者奋斗的目标。管城回族区以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为结果导向,加大党组织对无主管老旧楼院治理的推动力度。2020年6月,管城回族区162个机关党支部,570余名机关干部与无主管楼院党组织建立了分包联建制度。机关干部每周到社区蹲点,汇总梳理群众意见,逐个建立任务台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问题;机关党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参与和支持无主管楼院党建工作,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和个人特长,开展联建活动,激发社区活力。
用市场化模式服务老旧小区居民
“我们院儿现在来了‘红色物业’,卫生有专业保洁,党支部负责人和楼院负责人的照片、电话都贴在门口,有人管事了,心里踏实多了。”家住郑新里社区的王先生向亲朋好友介绍着身边的变化。
2020年7月6日,在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紫荆山南路街道西堡社区的几位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接受健康培训,这场公益活动是该社区引入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最新尝试。西堡社区书记刘音说,“我们把群众的具体需求进行项目化管理,引入专业社区社会组织,有效缓解因为服务不专业导致的供需矛盾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城市社区党组织不仅要围绕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开展工作,还要在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整合辖区资源,服务社区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建设美好家园上下功夫。
管城回族区按照“商业化思维,市场化模式,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完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把“花钱为群众办事”变为“花钱办群众想办的事”。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动员骨干能人,积极培育居民群众自发成立社区社会组织320个,开展环境清洁、心理疏导、爱心救助等互帮互助活动,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居民自发组织为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