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31.07.2015  11:35

  7月22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普遍都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农业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失去了支撑;反过来说,也只有根本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提出: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科学布局特色种植业基地和现代畜牧业基地,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发展实践表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农业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是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用工业思路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本质构成来看,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首先是要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其次要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促进农户组织的企业化和部门化、企业(机构或农户)集聚基础上的产业链延伸和网络形成、及其与集群区域在技术、制度、组织、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因此,相对于国外大农业来说,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发展的中国农业,要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必须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日益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背景下,各地也涌现出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旅游的专业村、专业镇(含农场),形成了“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这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奠定了前提基础。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有3029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3%;“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74个,占全省乡镇的7.9%,其中蔬菜瓜果、粮食、花卉苗木类农业专业村就占据全省专业村镇的50%。全省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人员为1581万人,从业农户数108万户,占专业村农户数的68%。目前各地实践已探索出了许多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情况下进行规模经营的模式,如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和委托代理,对细碎化、分散化的承包土地,村民之间可以互换地块,实现集中连片经营;非家庭承包土地以招标、拍卖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组织的企业化演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组织的企业化演变是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步。农户的企业化演变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创新。要发动一切力量促进企业的衍生、孵化,使传统农户逐步演变为家庭经营类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生产服务专业户,合作经营类主体,如各种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和企业经营类主体,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尤其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为研、发、产、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农民沿着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创业,从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到加工、营销,使其进行错位发展,或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发展。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更多地体现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概念,大大超越了农业生产范畴。可以按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建立生产企业、营销企业或服务企业,或者按不同产品和产业特征来选择生产组织方式。如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行规模经营、蔬菜瓜果等园艺类产品进行合作经营、畜禽水产等养殖产品进行公司制经营等等。

  加强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创建集群的产业网络。产业集群具有网络本质。然而,目前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纯集聚性的专业村居多,知识网络和贸易网络均不明显。根据笔者2008年以来对河南省10个类型26个专业村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许多专业村也缺乏知识学习和合作互动,聚而不群;一些专业村昙花一现,丝毫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些专业村只是农户(或企业)的纯粹集聚,还没有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和联系,迫切需要理论指导进行培育,引导企业的衍生、分工和结网,使其升级为产业集群。因此,要培育农业产业集群,不仅要促进企业的集聚,更要重视本地产业网络的创建。国际网络创建实践表明,要在集群内创建产业网络,首先要有一个网络行动的组织者,这就是网络中介,引导和激励网络成员相互学习并使成员之间产生信任。然后在网络中介的指导下,在农产品生产集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地方,构建几种不同的企业(或机构)间的协作形态,如企业间的水平合作网络、中小企业与较大企业的垂直转包网络和区域集群创新网络中的机构网络等。其次,还要促进新的混成机构的建立。政府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业子行业,成立新的混成机构,涉及官、产、学、研、用,即分别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抽取人员,组成新的机构专门负责孵化新的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如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等,具体领域可以涉及该子行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职业培训等等,这在英、美、巴西等国家均有很好的实践。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农业创新体系。以农业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区域农业创新体系是传统农业集群向创新性集群转变的有效途径。形成农业创新系统是农业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农业创新体系包括农业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因此,构建区域农业创新体系必须从培育创新主体开始。农业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主体包括农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等。除了重视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外,还要重视农户的技术创新作用。农户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土专家”不仅在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中起着示范作用,还在应用过程中参与到农业创新环节中来,因此要成立专门机构及时收集这些民间经验或乡土知识,并使其进一步法典化、理论化。其次要重视创建知识网络和创新网络,加快官产学研用结合,共建创新与产业化联合体;最后要重视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竞争,培养信任机制,营建能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区域创新环境。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