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大观】飞越欧洲的雄鹰
飞越欧洲的雄鹰
——拿破仑文物特展在南京博物院举办
拿破仑时代被放置在军旗旗杆顶端的鹰旗雕塑。
展出的骑兵胸甲。
4月4日至6月28日,“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在南京博物院举办。拿破仑加冕手杖、行军床、鹰旗雕塑等208件展品,真实立体地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同时代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从一个普通士兵到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从缔造称霸欧洲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到被流放孤岛直至生命终结,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带给世人震撼的同时,也留下无数扑朔迷离的故事。拿破仑究竟有着怎样多面的人生?他的死因又是什么?
一个驰骋沙场的帝国缔造者
“拿破仑30岁就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这是他执政后的第一场战役,他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展厅内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版画前,志愿者许少达这样向游客解说着,画面上拿破仑骑着骏马扬蹄欲奔、手指向山峰的飒爽英姿是人们最熟悉的形象。“这幅画的作者是拿破仑的御用画家,画中至少有三处做了修改,比如拿破仑征战时骑的是驴,画中变成了白马;他穿的是绿色披风,画中变成了大红色;翻越阿尔卑斯山时他差点摔死,画中呈现出的却是他的威武英姿。”随着许少达的揭秘,游客更真实地了解了拿破仑。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加冕礼本应由教皇为他戴上皇冠,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却伸手夺过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接着又拿起一顶小皇冠戴在妻子约瑟芬头上。为避免这一尴尬,画师作画时巧妙选取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景,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有使教皇难堪——这就是展出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版画背后的故事。
此外,展厅里被放置于军旗顶端的镀金青铜鹰旗雕塑、精致的加冕手杖、颇具气势的加冕壁挂毯等文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拿破仑驰骋沙场的赫赫战功,以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威严与庄重。
一位梦幻传奇的悲剧英雄
“拿破仑的一生征战无数,出征常胜,唯独输掉远征俄国、滑铁卢两场战役,远征俄国惨败致使第一帝国灭亡,而滑铁卢会战则成为拿破仑人生最后一战。”策展人罗剑告诉记者,拿破仑的遗嘱、头发等展品,或许能够解释雄鹰陨落背后的部分谜团。
在骑兵胸甲展品前,历史爱好者周明明说,这个胸甲和一旁的《受伤的胸甲骑兵》再现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狼狈的形象,与印象中意气风发的法国帝王形成鲜明对比。“远征俄国失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来重返巴黎夺回政权。这引起英国、俄国等国的不安,他们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展开生死对决,最终拿破仑战败。”回忆起那段历史,周明明说,“滑铁卢”成为由胜到败的代名词,足以见得拿破仑对世界的影响。
滑铁卢之战后,英国人害怕厄尔巴岛的噩梦再次重演,于是将拿破仑放逐到远离法国的一个名为圣赫勒拿的孤岛上,直至他心脏停止跳动。对此,官方给出的定论是拿破仑死于胃癌,然而这个说法至今未得到证实。多少年来,拿破仑的死亡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肺癌、医疗事故、被毒害等死因众说纷纭。此次展览中,拿破仑的一撮头发吸引了众多观众,罗剑说:“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对拿破仑头发的检测发现,头发中砒霜的含量是健康人的35~460倍,因此怀疑拿破仑实际死于砒霜中毒,而究竟是谁下的毒,依旧是个谜。”
一场超越国界的文化交流
“人们对于拿破仑褒贬不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次中法两国举办拿破仑文物展的关键,不在于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定性,而是文明的交流。
开幕式当天,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到现场观摩了展览。谈及为何在南京办展,顾山说:“南京和欧洲一样曾经历过残忍的战争屠杀,是一座把两国历史文化连在一起的城市,在南京办展能够体现历史的延续性。”
此次展出的208件展品均来自法国荣军院和拿破仑基金会,基金会主席让沙朗颂提到了展览的两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长,涵盖拿破仑学生时期至流放逝世的物品;二是展出的物品非常私人,很多甚至连法国人民也没看过。例如拿破仑的一截袖子,它是从一位洗衣店老板那里征集来的,当时袖子弄脏了,拿破仑把它卸下来送去洗涤,后来这截袖子一直被老板珍藏。让沙朗颂说,袖子对于研究当时欧洲的服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法国荣军院院长巴蒂斯特看来,除了军事上的功绩,拿破仑的伟大还在于塑造了当时的法国和欧洲社会。例如他组织编纂《拿破仑法典》,为欧洲诸多国家与美国多个州提供了法律蓝本;改革法国中学教育体系,建立高等教育体系;将行政权力集中到中央,建立中央与地方的直接领导关系;等等。巴蒂斯特说:“拿破仑之所以名留历史,与其说是赫赫战功,不如说是他对社会改造作出的贡献更让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