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科技工作者的又一个“春天”
去年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强调,群团组织要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此次出台《方案》正是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方案》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科协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
中国科协负责同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协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又是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核心任务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方案》提出,要“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不仅注意院士制度改革、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高端科技工作者的发展,还特别提出“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力图夯实基层根基,带动基层活力。
创新驱动,既要依赖精英们攻坚克难,也不能忽视蕴含在“草根”中的蓬勃力量。工业革命以来,当时还是“小人物”的爱迪生和瓦特等人发明了电灯泡、蒸汽机……而事实上,也正是在自身的发明创造之中,“草根”爱迪生和瓦特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工程师。这说明,在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任何人都有可能为时代做出独特贡献,而社会也会从中受益,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激发基层一线的科研活力,关键在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既有问题。《方案》提出,要“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这有助于基层科技工作者发出自身的声音。同时,要“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加大力量配备和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让基层有信心和条件来增强科研实力和活力。
激发基层一线的科研活力,不仅仅是把力量向基层投射,而是需要构建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既让基层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了解前沿观念、技术和管理理念,也需要高层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了解基层情况,以此来解决基层困难,改变基层面貌,让基层成为科技人员的创新沃土。
20多年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振奋了所有科技工作者,也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而在创业创新成为时代热潮,“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唯有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科研活力,用新理论、新科技带动社会前行发展,才不负日新月异的大时代。
责任编辑: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