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推进新常态下工业提质升级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乡市狠抓企业服务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乡市紧紧围绕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升级的发展目标,制定出台了《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进服务企业方式工作方案》,积极创新企业服务理念,创新完善服务企业机制,着力改进服务企业方式,力促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坚持全方位服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引领企业发展。在吃透现状、预测趋势、找准问题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好《新乡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新乡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二是强化运行监测调度,优化事前事后服务。通过强化运行监测制度、建立企业台账、健全运行例会制度、做好经济发展调研、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等方式,完善整个监测、调研、分析、沟通等工作链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抓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服务,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优先扶持电池及电动汽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特色装备、精深食品加工、终端纺织服装等优势行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郑州和新乡融合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实现互促共赢发展。四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推进列入我省《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重点产业发展2015年工作方案》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以及252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行台账式、节点式管理模式,推进新建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达效。筛选谋划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五是强化产业转移,优化完善产业链。尽快完成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服务、良好环境招商的战略性转变,围绕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突出产业集群承接引进,着力在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方面开展项目谋划和承接引进。六是集中扶持重点企业,推进龙头发展壮大。把全市“双50企业”列为支持重点,通过政府可控资源扶持、信息化引领发展、市领导分包等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革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企业融资水平。一是加强协调服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重点做好新三板挂牌的后备企业问题协调解决,积极推动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融资,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二是着眼整体产业链,改进银企对接方式。重点围绕电池及电动汽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撑产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小型化的银企对接活动。三是推行主办银行制度,化解担保链风险。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约束银企行为,通过银企自律化解风险。四是强化限劣扶优,优化金融环境。推选出几家诚信企业典型,研究发放信用贷款;建立实行逃废债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逃废银行债务打击工作力度。
三、提升科技服务方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坚持转变科技服务观念与完善科技奖励政策并举。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大力改进服务方式,推动首席科技服务官主动对分包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措施,设立“市长创新奖”,对科技创新晋位升级和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表彰。二是坚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并行。通过产学研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举办产学研供需对接会、联合攻关协调推进会制度、建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机制,有效打通产学研合作的“关节”,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强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着力打造一批集中度高、经济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力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优化质量管理服务方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一是开展质量建设强市活动,提升企业质量发展水平。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十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争创省长质量奖1家、评选市长质量奖5家。二是推进企业品牌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取培育河南省名牌产品10个;采取约谈方式引导和帮助商标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争取有更多产品进入品牌体系,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0件。三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质量发展基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事前服务改为事中事后全程服务,大力帮助企业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尽力服务企业早日取得资质。四是强化商标宣传引导,帮助企业打假维权。进一步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注册、保护、使用、管理商标的能力水平;加大商标执法力度,有效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为创立商标品牌保驾护航。
五、创新培训服务方式,增强企业内生活力。一是开展企业提升培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采取“请进来”与 “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办法,定期邀请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对企业进行专题性、重实效的提升培训,定期组织企业家赴知名高校及知名标杆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培养企业家的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开展业务专题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组织有关机构及部门专业人员,定期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政策宣讲培训,减轻企业负担。分县(市)区组织召开惠企政策宣讲培训活动,为企业免费发放政策汇编资料,介绍财政、科技、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动态,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