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培育扶贫产业造福一方群众
小“树莓”变身脱贫“摇钱树”
位于黄河北岸的封丘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这里多数农民长期以来固守“冬小麦、秋玉米”的传统种植结构。然而,封丘县2014年树莓种植达4.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实现户均增收1.4万元。小小树莓在封丘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早在2002年,省发改委驻该县留光乡青堆村工作队扶持贫困群众种植树莓,燃起了星星之火,并在封丘县迅速成为燎原之势,随后派驻到各个贫困村的工作队,都把培植扶贫产业作为工作重心,请专家、找信息、抓示范、搞培训,在驻村工作队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确立了70个贫困村进行重点扶持、典型引路。
封丘县将树莓产业确立为封丘县重点扶贫产业项目,集社会合力,统筹整合近10类涉农资金项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着重发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先后利用科技扶贫、小额信贷、到户增收及彩票公益金等扶贫资金,加大树莓产业扶持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先后扶持了7500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该县小辛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560人,人均耕地1.2亩,从2012年该村开始种植树莓,目前已发展500多亩。农民通过种植树莓,每亩产果收入0.9万元,如果再加上卖苗收入,每亩可达1.3万元。目前该村外出打工的不超过10人,全村家用小轿车猛增到80多辆,实现了稳定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
封丘树莓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大增强了封丘县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该县以津思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每日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设树莓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树莓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种植农户3万户,树莓就地加工转化率96%以上,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加快了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新“山货”变成致富“聚宝盆”
“等这30个香菇大棚赚钱了,我要再建30个大棚,发展香菇深加工。明年村里准备建设香菇酱厂,投资在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的村、社员们共同富裕起来。”最近,辉县市张村乡平岭村村支书郭立华成了当地的名人,他今年春天拿出3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香菇大棚。
而在该县张村乡裴寨社区,居民入住新社区后,村里发展起了高效农业。目前已经建成各类温室750余座,占地1500余亩,共有350余户1250多名居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从一开始种植蔬菜到后来种植鲜切花,每亩土地的收益由不到1万元增加到了6万多元。
在产业的带动下,曾经贫困的山区发展越来越好,不少外出务工的群众开始返乡创业。37岁的常村镇百间寺村村民郑国芳,今年3月从广州返回家乡办起了农家乐。郑国芳说:“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回来搞乡村旅游收入更高,还能照顾家人。”
目前,太行山区共有44个贫困村发展起了49个产业扶贫项目,1.2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靠山吃山。对于生态环境较好、人文资源丰富的山村,新乡市鼓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2012年,新乡市对南太行进行资源整合,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南坪、郭亮及周边村庄逐步打造成集休闲观光、自助采摘、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示范区。目前,星罗棋布在辉县市景区的家庭旅馆已达500余家,每年家庭旅馆的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在扶贫攻坚战中,新乡将围绕实现太行山区贫困人口都有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在2020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的目标,使山区的产业强起来、山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新乡市扶贫办主任贺海晨说,“因村施策进行产业扶贫,更直接、更精确地配置扶贫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定点清除贫困。如今的穷乡僻壤,因为各种扶贫产业的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