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产业转型推动全市经济绿色发展

22.02.2016  09:24

      发展经济靠的是各业繁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是新乡,整个国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当环保警钟敲响时,重新选择的机会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是裹足不前,还是另辟蹊径,新乡给出了响亮的回答:用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原有污染企业要么治理、转型,要么关停取缔,招商引资坚决对重污染企业说不,促使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与此同时,打造城市连通水系,治理大气污染,在山水环绕与蓝天白云中,新乡展示出绿色、生态、健康的新形象。       新乡北部、西部被南太行山围绕,南部为黄河。作为举世闻名的“悬河”,黄河的水平面比市区还高出85米,使新乡成为“洼地”。加上我市全年静风天气较多,特别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我市基本没有地表天然径流,自净能力极差,河流水质达标困难重重。       先天不足更需要后天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新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污染企业掺杂其中。地处太行山南部的辉县市、凤泉区、卫辉市靠山吃山,各种采石场、采沙场、水泥厂等小企业聚集,严重污染环境。我市电力、水泥、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企业较多,污染型行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比大,污染积淀较重,污染负荷较大,环境污染负荷已接近或超过环境容量总和,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       环保警钟倒逼绿色发展。去年以来,我市采取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多项措施,在关停、取缔污       染企业的同时,确立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寻求城市转型、产业升级,谋划并实施了大健康产业,提出了“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大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大健康产业发展,带动新乡休闲健身、养老康复等更多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河南天力工业炉有限公司作为热处理行业的佼佼者,产品供不应求,甚至销往美国。但在企业蒸蒸日上之时,公司毅然决定关闭一个有污染的车间,用董事长李明科的话来说:“我宁愿减少一个赢利点,也不能污染环境,坚持绿色发展也是企业的应尽职责。”       天力公司仅仅是一个缩影,为顺应市委、市政府绿色生态发展思路,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转型,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大型国企,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腾笼换鸟,主动关闭两条落后生产线,为全市企业作出了表率。       辉县市曾经是全市乡镇企业最发达的区域,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不可否认,一些污染企业富了个人却破坏了环境。随着南太行旅游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大旅游、大健康发展思路为辉县市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南太行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带”战略部署后,辉县市抢抓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今,“南太行”已经成为新乡闪光的金色名片,南太行产业带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和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我市大健康产业规划重点围绕“1个中心、3个板块”(即1个大健康研发中心,南太行、平原示范区、沿黄生态区),突出规       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品牌化,着力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2015年,我市已谋划了包括卫辉古城、延津县森林公园动物世界、新乡县107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0多个投资达百亿元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我市与西部控股公司计划总投资300亿元,以医药医疗大健康产品保税交易为特色,在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国际大健康产业园”,积极打造中原大健康产业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如何为市区群众打造一个更加美丽的生活环境成为全市工作的       重点。为此,我市提出“以水为脉、以水兴业、以水惠民”的发展理念,决定建设全市最大规模的环境基础设施——大水系连通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在主城区内建成“五湖四河两渠”,通过截污、清淤、护岸、污水处理,然后再引水,用水系连通建设倒逼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把新乡打造成一个“河湖相连、绿水绕城、花香四溢、水绿交融”的生态城市,让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生态水系环境造福百姓。       近日,我市又从国家发改委摘得两块牌子,第一个是“综合改革试点市”,第二个是“循环经济示范       市”。市委书记舒庆强调:“新乡将抓住这两个机会,通过产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层次,扩大经济总量,降低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同时,通过循环经济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保警钟敲响,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综合施策,展示了不回避、敢担当的责任意识,绿色生态理念必将促使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去年以来,全市经济平稳持续回暖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会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迅速壮大服务业,积极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两个对接”产业链,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向对接,完善产业链图谱,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产业链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