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万元资助资金打造118个文化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让中原更具“文艺范儿”
“我省不仅出土了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贾湖骨笛,而且考古发掘的音乐文物占了全国90%以上,可惜懂音乐的考古人才全国都奇缺。现在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我们终于能培养音乐考古这一交叉学科人才了。”2月6日,郑州大学教授陈艳得知自己领衔申报的“音乐考古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后十分兴奋。
“音乐考古人才培养项目”是我省今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8个项目之一。据统计,自2013年设立该基金以来,我省有118个项目获得资助,“孵化”了一大批精品剧目和创作人才,为繁荣文艺百花园立下了“汗马功劳”。
豫剧《焦裕禄》在大江南北巡演500余场,原创方言话剧《老汤》飘香“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歌剧《蔡文姬》重现一代中原才女的绝代芳华……好戏连台、精品迭出的“河南戏剧现象”令人瞩目。
“我省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也离不开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省文化厅文艺处副处长解冬说,截至目前,我省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资金8000多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艺术院团的经费不足问题,打造出了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
“以往,不少文艺单位要想排一部戏,就得‘打报告、找领导、跑项目’,费劲得很。而今,国家艺术基金‘不问出身,只看项目’,让创作经费的分配更加合理。”开封市杂技团团长孙跃进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完成转企改制直面市场竞争后,创作经费从哪里来?一时间剧团上下陷入困境。庆幸的是,团里的原创剧目《槐树爷爷》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300万元,解了团里的燃眉之急。我们以此为契机,走上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国家艺术基金不仅为文艺院团提供资金支持,也给怀有艺术梦想的个人带来了福音。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老师张迎甫得知自己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获得资助,大为振奋。爱好陶瓷研究的他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我真是开心,基金将助我圆梦——有一天能突破陶瓷‘一器一瓷’的局限,烧制出‘一器两瓷’作品。”
“这两年,我省文化单位、高校、艺术家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提升,催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才,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温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