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总投资3.7亿元,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其中设置少数民族文字专题展厅,展厅面积750平方米,系统介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特有民族文字。自2009年11月开馆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0万人次,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中国文字博物馆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博物馆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和知识,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一是制度完善。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宣传教育、行政综合、安全保卫、文物征集与管理科研等8个类别共58项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资金充足。该馆每年运行经费3000万元,其中涉及少数民族展厅经费50万,资金充足,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各项展览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每次少数民族展览的高水平、高规格。三是特色突出。在文物征集、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等方面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等方面内容,为向各族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体现少数民族特色,将少数民族展厅分为《民族大家庭》和《拾文遗采》两个单元,通过展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系统介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特有民族文字的有关情况。四是活动丰富。先后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宁夏篇、新疆篇、广西篇、内蒙古篇”等展览,参观人数已达400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礼仪等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弘扬。五是拓展功能。正逐步建立与高校及中小学校的长期联系制度,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努力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校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活动点。六是良性互动。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和日常宣教活动,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字展览、制作民族政策、知识展板进社区、学校等,实现博物馆与各族群众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