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采风】程庄村,有待传承的“文化空间”
走访宝丰县程庄村,发现这个“中国传统村落”除了穿透历史的建筑外,还有震慑人心的历史传说,而后者是更待开拓的“文化空间”——
表里坚硬的老宅建筑
10月10日,记者来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探访一年前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程庄村。
程庄村现存有明代程文明、程文郁、程文奇老宅。村委会主任程先豪借来钥匙,引我们进入无人居住的程文明老院。在这里,透过建筑上自出机杼的用材和设计,我们见识了古人常说的“百年大计”和“防患于未然”。
穿过院内碧绿的蒿草,映入眼帘的是上房用醒目的红石垒成的墙体。不仅墙基部分用的是红石,而且门脑、窗棚木、进门的台阶等用的都是红石。“这些石头都是就地取材,坚硬得很。”程先豪说。
历经300余年,阳光下的红石依然新色不褪。
除了这些特有的红石外,让人感叹的还有“防患”设计。
和一般民居稍有坡度的门阶不同,进入这个老院上屋的台阶分九级,足有七八尺高。谈到这些台阶的作用,程先豪说:“可以防水、防虫,更主要的是防止匪患。”进得屋来,发现屋内砖铺的地面不很平整。指着一处机关,程先豪说:“三间屋的地下全是空的,其高度与门外的台阶相对应。地窖里面撒有石灰、蒺藜。如果有强盗入室,就会掉入主人设置的陷阱。”
建新房的同时,便立足于自主、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做最坏的打算,这样的建筑流露出一种“坚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断演绎的耕读旧事
建筑上能有这样的心机,不禁让人推想,这家主人的“发迹”必然不凡。
谁能讲程家的历史?程先豪回答说:“现在村里只有一个人能讲。”他随即将我带到76岁的村民程大钦家。
将我们迎入屋内沙发坐下,程大钦亮开嗓门说:“程庄村的远祖属北宋二程的后裔。宋室南迁后,程家弟兄俩在中原沦陷后思谋‘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便挑着挑子,来到这依山傍川的地方。战乱中大片田地荒芜,书礼传家的程氏兄弟临近登高一望,看中了程庄村这块九龙汇集的宝地。他们从此白天垦荒,晚上教子读书,慢慢开出了一片村落。其他姓氏前来落户,程家来者不拒。随着衣食丰足,低调的程家开始显露出才华,在村中越发受人尊崇。明朝初年,战事又起,程家伙同村中另一大姓刘家,组织村中各家挖壕筑墙,建起了叫做‘同协寨’的寨子。由于凭借工事集体防御得力,村民们几番度过危险……”
讲完故事,程大钦向我们提供了村里族人整理的《家谱》。根据《家谱》记载,程文明兄弟的父亲“学位”做到进士,程文奇则做到翰林院大学士。纵览程家的历史,可谓一段绵远而奇崛的拓荒史、奋斗史和发家史。
其间,从耕读传家到遇难呈祥、守伦相安,曾经坚韧的文化传统引人遐思。
有待拓展的“文化空间”
穿行在程庄村的平顶楼房群中,偶露一角的程家老宅就像一段被隔断的历史。
据县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为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中央初步确定3年内投入100多亿元财政扶持资金的总体安排。同时,关于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标准指出,传统村落不仅在建筑上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论及非遗表现形态时提出了“文化空间”的概念。按照“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要求,程庄村一类承载着历史传说、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应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12年1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传统村落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62个传统村落录入国家保护名录,415个传统村落录入省级保护名录。可以想见,几乎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有一笔有待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具体到程庄村,当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后,程家的历史传说还有多少后代记得?当传统村落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嗷嗷待哺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时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以充分展现?
依附在传统村落身上的“文化空间”极易流失。如何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上的功用,有待于人们的重视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