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近看赊店“古镇游”
江南水乡古镇屡演“财富神话”。在古镇开发热度不减的今天,社旗县在建的商埠文化产业园区以何取胜?
对“水镇”的复兴向往
7月14日,记者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发现这里出现了一片新的“古城区”。
在这片“古城区”,你可以看到经过升级改造的“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和新建的瓷器博物馆等。经过拆建,原来新民居与老店铺杂陈的永庆街、瓷器街等23条街道也变得古色古香。
2010年,社旗县设立商埠文化产业园区。据园区管委会主任赵雨霖介绍,按照四大区域的建设规划,除上述投资2亿余元的“古城核心区”已见雏形外,待建的还有面积千余亩的“古码头区域”、“古航道区域”和“景区入口区域”。“南有丽江,北有平遥,中有赊店”是赊店人发展“古镇游”的美好想象。
西塘、周庄、乌镇,江南古镇旅游屡演“财富神话”。明清时因水而兴、如今河流几近干涸的赊店,能否像它们那样“振兴”?
中央电视台经济点评专家沈青等人指出,当水镇观光给人带来审美疲劳时,当休闲式旅游已令人难以满足时,缺乏个性的“水镇克隆”、同质化的竞相效仿和财富想象未必能够带来赢利。这一点,古镇开发尤应慎记。
诚信文化如何演绎
水旱相接、“南船北马”的赊店是明清时的著名商埠。通过遗存发掘,很多人认为商业“诚信文化”是赊店古镇的主题文化。
在山陕会馆内,春秋楼里敬祀的关公是“义”的化身;会馆内雕刻上的图案隐喻诚信教化,“赵匡胤输华山”说的就是赵匡胤下棋输给陈抟老祖后,将华山作抵押并免税的故事;镌刻在石碑上的“诚信规则”更为具体:立于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规定,“卖货不得论堆,必要逐宗过秤,违者罚银五十两”。
社旗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徐东认为,遗存中蕴涵的“以义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既和且平”等传统商业的诚信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社旗县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之一,便是打造“诚信文化传播区”。
问题是,如何通过观瞻和示范,大力提升商业“诚信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社旗县牌坊街人张嘉军撰文说,现代社会诚信主要是靠具有普遍作用的法制规范与制裁来实现,没有几个人想单纯来赊店街接受诚信教育。与其过分作现代意识形态化虚空诚信宣传,还不如进行“批判性”布展更有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要想演绎好商业“诚信文化”,创新演绎手法是关键,同时还有很多事要做。
靠创意引人气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2800多座古镇处于部分开发或待开发状态。在我省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开封县朱仙镇、社旗县赊店镇目前都在再造“古镇”、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
按照规划,社旗县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等于再建一片新城。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调研员刘义指出,“新城”应想方设法聚人气。
据赵雨霖介绍,当地有许多诱人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社旗越调、三弦书、大调曲源远流长,背阁、独角兽、舞狮、高跷等地方风味十足,木版年画、雕葫芦、剪纸、草编工艺等各具特色。它们可望成为“古镇游”的一个亮丽组成部分。
省文化强省建设协会副秘书长陈思桦说,古镇开发有赖于将古镇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新的创意产业,反过来促进古镇的旅游与开发。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风、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守护古味要重视细节,差异化应是古镇开发的主要战略。
按照规划,社旗县商埠文化产业园区将依托古镇建设,重点打造“商业诚信文化旅游服务产业、水域码头影视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产业、娱乐消遣游购服务产业、文化生产企业产品展演产业、户外山水休闲产业”。这样的产业格局充满创意。担起古镇保护的责任,通过个性与创意吸引更多的游客自然融入,魅力“古镇游”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