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焦】文化产品“活”了产业能不火吗

11.11.2014  12:30

点击事实

河南文化产业不仅要抓大,更不能放小。文化产业是平台,文化产品是载体,不仅要传承河南的优秀古老文化,还要衍生出经济效益!”11月9日,网友“鹳河人家”在大河论坛这样跟帖留言。

大河网网友“fourkxing”11月7日发帖讨论甲骨文的未来,希望能充分发掘甲骨文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可持续的产业化开发,让甲骨文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实现其保护、保存、研究、利用等多重价值,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复活”。该网友对甲骨文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他们纷纷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焦点网谈记者就此做了相关采访。

帖文回放

甲骨文将何去何从

目前,党中央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河南的甲骨文该何去何从呢?

1.为了开发甲骨文的现代经济价值,要做到种类丰富,系列化和系统化相结合,平民化和高档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2.要扩大甲骨文传播面,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传播平台。

3.建立二维码扫描平台,一扫便知其演变过程,并与其配套生产一系列以文字为原型的卡通图偶,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也可利用其影像资料,合成电视剧,电影背景。

4.可以建造一个以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可利用幻影成像等原理,让博物馆动态化,添加儿童喜欢的元素,打造主题公园。

5.举办甲骨文书法大赛、绘画展览,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以甲骨字为素材的短篇故事,调动普通大众的热情,让他们乐于去了解甲骨文。

6.可将甲骨文广泛地运用于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标志吊牌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等设计领域,也可以将甲骨片缩小,做装饰品、明信片扑克牌木刻、石绘、文化衫等较为常见的文化创意产品。

7.可以将雕版印刷甲骨文推广开来,让游客自己印刷自己想要的文字,感受甲骨之美。

8.利用其象形特点,在国际旅游景区做成路标,方便不同语言的游客识别。

微访谈

要让中国古文字巡展走进大学校园

时间:11月9日地点:大河论坛嘉宾: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副团长 付平

焦点网谈:您对该网友的看法总体上有何评价?

付平:发帖人专业水平较高,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了解比较全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焦点网谈:您认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宣传工作有哪些亮点?

付平: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工作上最大的亮点是立足于馆藏资源精心打造的面向国内和国际的大型汉字巡展,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展线。自2012年4月举办以来,已先后在上海、宁波、北京、吉林、苏州、广西、台湾及加拿大温哥华、尼泊尔加德满都、德国纽伦堡、法国巴黎、泰国曼谷、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展出,弘扬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得到了国内、国际的一致好评。

焦点网谈:您对中国古文字宣传工作有何建议?

付平:汉字巡展要尽可能走进大学校园,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文字,进而更好地宣传中国古文字。另外,国外在中国的留学生有20万,如果让他们成为宣传载体,其潜在影响力不可小觑。

网聚观点

河南是文化富矿,做好文章大有可为

大河网网友“相州太守”:虽然大部分甲骨文原版都在国外,安阳只是个出生地,但还是可以借古生金。

大河网网友“花儿不谢”:河南是文化富矿,文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希望更多人能为河南文化发展支招,繁荣河南文化,盘活文化经济,做好文章大有可为。

大河网网友“我本无才”:虽说是物以稀为贵,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文化产品,如果只停留在乡间地头,早晚会消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刚刚在鹤壁举办的首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原文化不仅五彩斑斓,而且博大精深。有了这个新平台,河南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文化产品有了“出头”之地,相信他们一定会越走越远。

大河网网友“鹳河人家”:河南文化产业不仅要抓大,更不能放小。文化产业是平台,文化产品是载体。它们不仅要传承河南的优秀古老文化,还要衍生出经济效益!河南有很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方城石猴、淮阳泥泥狗、浚县的泥咕咕……如果这些文化产品“”了,文化产业不火才怪呢。

大河网网友“非常同意”:文化的重要特质主要在内涵,但也不可忽视其外在特性。要在文化产业的平台上,尽可能在文化层面上保留和尊重文化产品的原生性,同时适当地发掘其商业价值并加以运用,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文化产业路径要精心选择

针对网友们的议论,记者11月9日采访了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彭恒礼博士。他认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翼,前者强调经济效益,后者强调社会效益。文化一方面可以作为商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产品承载着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对广大群众起着“教化”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像普通商品一样被生产流通和消费。

他说,河南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充分挖掘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他表示,在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应当慎重,区别对待。对那些适宜走产业化道路,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产业化项目,自然应该大力推进;对那些不适宜产业化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护和推动其发展。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尊重经济规律,能否产业化是由市场决定的,经济规律是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法则。另外,对那些能够产业化的文化项目,在产业化路径上也要做精心选择,文化不是白菜,可以直接上街卖。通过多种渠道,形成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才是最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