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焦】古琴——高山流水有知音

16.06.2014  13:52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琴越来越陌生,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的兴叹声也让很多人对这门乐器望而却步。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举办了一场古琴音乐文化讲座,从琴的历史,古琴的构造、琴谱、琴人等多方面进行诠释,同时演奏了古老的琴曲(上图)、悠扬的琴歌,精美的古琴艺术品展演,让古琴文化真正活过来,并带领观众走进琴音、琴人、琴心的世界。

斫琴:做一张古琴,起码耗费20个月

古曲听罢,博物院展区几个展柜上形制各异的古琴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兴趣。这些额宽尾窄、相比古筝有着更加精致与苍古意蕴的古琴,让不少观众对斫琴这个特殊的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者现场打听得知,其中不少古琴来自于郑州市博衍古琴工作室的斫琴师孙海明。

在介绍这些形制各异的古琴时,孙海明语气中无不透露着对先人们智慧的赞叹。“古琴的形制最大程度体现了先人们崇尚自然的理念,”孙海明说,“别以为古琴形制简单,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略带弧度的面板代表天空,平铺的底板代表着大地,琴弦代表流水,下面的龙池象征着大江大河。

一张古琴,起码耗费20个月,每天花9个小时制作,又脏又累。”从挑选木质开始,漫长而又复杂的斫琴工艺就此开始,“虚软的木质材料比较合适做琴,通过举、拿、击等反复琢磨,找到轻、松、脆、滑的木质,一般我们都会选择桐木。确定好木材,就要挖空内膛,这其中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共鸣与共振。接着最复杂的工序就是灰胎和上漆,一道灰胎需要四五天,完成一把古琴需要20多道灰胎,这样才能抑制木胎的声音,保证古琴的声音中正平和。”在省文物局文化保护中心大漆研究员的帮助下,孙海明也开始研究实践大漆在古琴中的使用,在各种材料之间的优化组合、配置方面也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斫琴有个人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派别,得出一些琴的个性。”孙海明坚持每一张古琴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那些流水化作业制造的古琴并不能替代古琴的独特个性,“一张好的古琴应当具备审美品质、音乐品质和艺术品质。

赏琴:人们对古琴的文化记忆正被逐渐唤起

据悉,自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以来,将古琴作为主乐器,连带知识讲解、实物展示、音乐演奏这样浓墨重彩的专题推出,还是第一次。这场以古琴为主演奏乐器的专题演出,来得有些晚、有些迟,不过,却也正合时宜。

古琴专题推广活动结束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古琴声部部长罗苏理告诉记者,尽管古琴有着3000多年历史,一直被推崇为“四艺之首”、承载着无数文人情怀与历史记忆,但之前在面对西洋乐器的冲击时,也慢慢变得有些边缘化;而人们面对古琴时“高山流水难觅知音”的心理,也让古琴越来越小众化。不过,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归,人们对古琴的文化记忆也正在被逐渐唤起。

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抹不掉的,属于自己的声音,一旦听到,随时就有可能被唤醒。”罗苏理告诉记者,“我从2002年开始学琴,如今已经12年,古琴改变了我的一生。

为了学好古琴,罗苏理特意前往西安,拜师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研究家李明忠先生,接着博采众家之长,又求教于中州琴会会长丁纪元先生,并被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古琴演奏家张子盛收为入室弟子,12年来的学琴之路,也造就了他古朴、细腻的演奏风格。在罗苏理看来,古琴就像是一把钥匙,在拨弄琴弦、低吟浅唱之间,就打开了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入口。“每一首曲子都有背后的民间故事,琴人为何这样演绎,他的心态如何,在揣度这些之后,古琴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乐器,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观、一种人生态度。而对于今人来说,社会风气嘈杂,人心浮躁,古琴主要就是修身正心,让你学会在历史音律面前,把心摆正,不做伯牙,咱也可以做钟子期啊!

学琴:让学习者真正走进古琴文化中

目前,我省的古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尚不成熟”,面对越来越多关注古琴并学习古琴的人,罗苏理并不太确定能否用“”来形容。能感受到“”的是因为,过去鲜人问津的古琴,如今已有了不少学习者,向其登门拜访求教的更是不在少数,“很多求学的都是成年人,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开始在古琴这里觅得心境。孩子也有不少,家长们都愿意让孩子们从小能够接触学习到古琴。

让罗苏理感到担忧的是古琴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古琴文化普及的缺乏。“以前我觉得学琴就是学琴,但是现在觉得自己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有一份传承的责任在了。河南古琴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一些教授古琴的人做得也不够专业细致,我们必须要想着怎么样让学习者能真正地走进古琴文化中。很多人学琴也都是点到即止,对古琴没有真正地沉下心来认真去学,沉下来去下工夫、去推敲,只有学琴和教琴的人都能认真起来,我们的古琴文化才能更快地发展起来。”同时,供古琴界琴友们交流的雅集在河南也是举步维艰,“有时候在自己的书房,有时候在某位琴友的琴馆,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常规的形式。

面对一些人发出的“古琴不古”的慨叹,罗苏理并不苛求。“在初学时,尤其是针对孩子,我也会教授一些现代歌曲,比如《小草》、《让我们荡起双桨》,古琴的音域有四个八度,完全可以驾驭。”不过,罗苏理始终认为,古琴真正的味道就在于“”,“对于古琴其实没有什么创新而言,我正在研究打谱的工作,研究古琴的很多种古指法,这些都是要去请教老先生的。任何人学习古琴,肯定是从技艺开始,但是,到最后拼的还是对古典文化的理解。

        古琴音乐文化讲座展出由博衍古琴工作室斫琴师孙海明斫制的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