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重任在肩

15.07.2014  18:37

在娱乐节目成为主流、克隆引进的“洋版本”节目充斥荧屏的当下,中央电视台近日以汉字语言为题材的“三个大会”掀起了复兴文化类节目的浪潮。这“三个大会”分别是《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耕细作,走自主研发的原创道路,指向经典弘扬母语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这“三个大会”的立场和价值观很鲜明,就是要增强电视人的文化使命,实现文化担当,拒绝流于庸俗和娱乐跑偏,力争树立“长寿”品牌。为了让节目令人耳目一新,避免板着面孔说教,“三个大会”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以综艺的“皮儿”包裹文化的“瓤儿”的表现形式,力争让观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心甘情愿地移情传统国语精粹,潜移默化地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

仅凭“三个大会”能否唤醒大众对母语文化的热爱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值得肯定的是,母语文化“古为今用,百代甄选;中国智慧,自成语境”的独特文化价值值得被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网络传播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蕴藏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正日趋沉睡,传承百代甄选的中国智慧,弘扬自成语境的文化自信正迫在眉睫。为此,在各卫视纷纷引进“舶来品”节目娱乐大众之际,具有文化使命和担当的央视电视人避热就冷,错峰而行,把谜语、成语、汉字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智慧集成的“富矿”从故纸堆里“打捞”出来,以轻松愉悦的综艺竞技节目形式向大众传递母语之美,这不仅凸显了央视立足本土原创的造血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大台的文化导向和人文担当。

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三个大会”的文化担当虽值得肯定,但企图通过几档文化类的电视综艺节目就想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未免太过乐观。观众多年的文化缺失恐怕不单单是“谜语”“成语”“文化寻根”类的几档电视综艺节目就能补上的。电视作为弘扬大众文化的产物,它在实现文化启蒙、沟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真正的文化精英恐怕还是难以从几档通俗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中得到满足,仍需要依赖书本和原典补足精神养料。这也是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尴尬所在,它需要电视人精准把脉,找准文化节目的价值和定位,打造更为丰富多样的原创文化节目文本,为不同类型的电视文化节目寻找目标受众群。

总的说来,央视此番牺牲收视率,将《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推至一套晚8点的黄金档的做法,清晰传递出一个国家大台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电视人继续沿着不媚俗、不哗众的路子走下去,让这个时代的观众通过电视媒介获得知识与理性,获得人文精神,央视没有理由不变得更为“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