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副中心城市建设(下)

08.04.2018  11:54

  没有壮阔的波澜,也没有秀美的婀娜,但是她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版图上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她就是洛河!

  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形成“五都贯洛”的恢宏气势。这也造就了洛阳这座底蕴深厚、名贯古今的历史文化名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延续城市文脉,建设国家文化旅游名城。

  在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征程中,传承好、创新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华夏气派、国际水准、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面临的一道不容回避、必须答好的重要课题。

   “”化传承,提升文化自信

  “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可以说是对洛阳丰富大遗址资源的生动概括。

  从上世纪50年代创造的全国著名“洛阳模式”——“避开老城建新城”,并作为典型经验写入教科书,到近些年的城市规划,洛阳市明确提出城市建设要避让大遗址、保护大遗址、利用大遗址。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必须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

  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洛阳设立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打造世界级的大遗址保护品牌。

  “洛阳通过提升保护措施、借助最新展示手段再现遗址,把深埋在地下的考古遗址进行发掘,让游客更有体验性,提升遗址的观瞻效果和吸引力,使洛阳文物真正‘活’起来。”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

  4月3日,在偃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工程——“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加紧施工中。与之同时建设的还有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就是让埋藏在伊洛平原的文物、书写夏朝历史的文献“活起来”的典型项目,有利于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摊开洛阳的博物馆地图,一座座宝库展现在眼前: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山陕会馆)、围棋博物馆、百年留声博物馆、洛阳铲博物馆……它们有的犹如园林,美轮美奂;有的藏于小巷,待你发现;有的其貌不扬,但藏品稀有。

  洛阳拥有博物馆(纪念馆)6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博物馆群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

  围绕建设“博物馆之都”,洛阳市逐步加大博物馆、遗址公园免费开放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游以文而兴,文以游而荣,城以文化旅游而名,文化与旅游相融合,这是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洛阳市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打造洛阳文化旅游“升级版”,加快实现由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老三篇”向博物馆之都等“新三篇”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正值牡丹文化节,龙门石窟人潮涌动。而游客来到景区入口,不用拿门票、不用掏手机,接近闸机时,系统将主动识别出面部特征,最快1秒钟闸机自动打开,即可轻松入园。

  “刷脸”入园是龙门石窟持续推进“互联网+”智慧旅游的又一创新。

  洛阳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引导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等产业跨界融合,加快了“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推动了景区转型升级。

  孟津县朝阳镇卫坡古村落依托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将古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古村落焕发出新生机,成为文化旅游新名片。

  “创新+融合”正成为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日趋丰富,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日益提升。

  栾川县、嵩县、孟津县、洛龙区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一幅全域旅游新画卷在洛阳徐徐展开。

   “以节促建”,文化惠民润民心

  “花如海、车如龙、人如潮”。根植于千年古都这样的文化厚土,洛阳牡丹文化节36年“花开不败”,成为一张金灿灿的“国字号”文化名片。

  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既是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也是发展洛阳全域旅游的有力支撑点,更是穿越时空的里程碑工程。

  3月22日,在郑州举行的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洛阳市市长刘宛康宣布:今年牡丹文化节继续加大惠民利民力度,在去年“部分公园不收费、旅游年票不受限、社会车辆不限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环城高速豫C牌照车辆免费通行”的基础上,新增了“文化消费有补贴”的“大礼包”。

  “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推介、利民惠民、全面提升”的办节会宗旨,推动了洛阳城市建设、管理的大提升。

  4月4日,新落成的洛阳兴洛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漫步其中,满目翠绿,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牌坊广场、廊亭、廊桥、路灯等古色古香……

  作为洛阳新增的一处大型公共绿地和生态公园,兴洛湖公园不仅让周边居民享受生态惠民福利,还改善了城市生态,提高了城市品位。

  兴洛湖公园是今年牡丹文化节洛阳市突出抓好的33项城建惠民重点项目之一。这33项重点城建项目涉及道路桥梁、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双修等诸多领域,个个直指美丽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桩桩对接美好生活需要的“关切点”,堪称一场“大考”。

  “一朵花美丽了一座城”。

  借助牡丹文化节的“城市美丽行动”,洛阳新型城镇化获得了“以人为核心”的好环境,城市基础建设能力和水平上了新台阶,“加快建设副中心”有了更大的向心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四梁八柱”,新时代的洛阳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古都洛阳正向着建设成为具有洛阳特色、华夏气派、国际水准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坚实迈进。(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