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广接地气 幸福漯河喜迎新春
为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于2015年1月1日(元旦)——3月9日(正月十九)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幸福漯河春满园”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各级文化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秉承“让艺术走进群众,让群众享受艺术”的宗旨,调动文化资源,结合民俗特点,推进文化惠民,走实群众路线,精心奉献了时尚靓丽的文化大餐,积极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一、保基本、促均等、重提升,四级联动
今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以河南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幸福漯河春满园”为总冠名,节庆主题不变,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进行创新、丰富和调整,共囊括书香漯河、国学讲堂、主席荐书、民俗展演、传统庙会、民间艺术、文化下乡、戏迷擂台、戏曲展演、春节联欢、民间达人、非遗传承等在内的15个主题、40余项、800余场、50000余人参加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与往年相比,2015“春满园”活动在内容设置上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歌舞、民俗、戏曲以外,新增了读书、杂技、电影、武术等等;在覆盖群体上更加广泛,不管是少年儿童、中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歌迷、舞迷、书迷、戏迷还是影迷,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朋友,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在组织模式上整合各县区、各单位基层文化艺术品牌,使活动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更加广泛、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在服务宗旨上更加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重在基层、突出基层,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广覆盖、高效能,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接地气 、聚人气、添喜气,精彩纷呈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2015“春满园”活动紧紧围绕春节主题,精心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一是“阅进新年”——幸福漯河书香城全民阅读,各级图书馆广泛开展“习总书记推荐书目阅读”、传统文化国学讲堂、图书下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营造漯河浓郁的书香氛围;二是“乐享新春”——河南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周末沙澧文化超市”走基层,春节期间,组织戏曲、歌舞、曲艺、电影等公益演出200余场,将文化服务送到基层农村,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三是“古韵新风”——漯河市2015年民间艺术大赛,正月初一至十九,在各县区组织开展秧歌、旱船、高跷、龙舞、狮舞、民间戏曲等民间艺术选拔赛,选拔出优秀节目进行全市总决赛,让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来自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展示新型农民的风采;四是“扎根人民”——漯河市文化志愿者新春义演,结合文化系统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各级文化馆(站)、文艺团体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新春义演;五是“民间达人”——出彩中国人漯河海选,在各县区、乡镇、农村进行民间优秀节目选拔、民间高手才艺比赛,发现和推出一批民间文艺人才,使漯河人民、漯河文化登上央视舞台;六是“万众祈福”——许慎文化系列活动,通过“魁星点读”、“汉字寻宝”、知识竞赛等活动传承许学精神,弘扬许慎文化。
除此以外,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继续实施免费开放,累计接待读者、游客和活动人员80000余人次。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区域内文艺骨干以小分队形式进敬老院、进驻村点、进军营进行慰问演出、放映公益电影;组织广大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义务为广大群众送春联、送年画、送祥福;组织“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推广培训国家级示范项目“幸福漯河健康舞”;组织本市优秀戏曲演员走进大型公益活动“幸福漯河梨园情”,为群众免费进行戏曲展演、戏曲培训;鼓励各地突出地方特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春节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树正气、唱清风、守底线,崇尚廉洁
今年的“春满园”活动,除了开展民俗、综艺、戏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外,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市委“八项规定”要求,特别与廉政文化建设专题结合,推出了“清风廉韵”—— 优秀廉政文艺作品巡演活动。以“践行群众路线,严守八项规定,弘扬清风正气”为主题,通过歌曲、舞蹈、曲艺等艺术形式将党风建设主要内容蕴含其中,在各县区、乡镇累计巡回演出50余场,在全社会提倡树廉、爱廉、守廉的清风正气。
“清风廉韵”活动秉持节俭办会精神,倡导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清廉守岁,严禁豪华铺张、大操大办。活动倡导三“俭”:一是“俭”排,各级文化部门立足自身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内部挖潜,不外聘名演员,不制作华丽舞美,不购置奢华服饰和道具,重在自我创作、自排自演,贵在展示风采。二是“俭”筹,高效筹备此项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发动宣传。在媒体上简明扼要发布活动信息,不特意邀请知名人士,不印制精美节目单,重在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参与。三是“俭”演,展示群众文化积淀,检验廉政建设成果,“俭”去了开幕式、致辞、鲜花、红毯,留下了演员们敬献的文化盛宴和群众的欢声笑语。
四、走基层、种文化、惠民生,全民共享
今年活跃在送戏下乡、广场演出、春晚舞台上的主角均是多年来市文化部门辅导扶持的民间文艺团体,如阳光舞团、瑜伽艺术团、干河陈村艺术团等,它们并不是专业文艺院团,多由离退休的文艺工作者、街道(社区)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文化辅导员、戏剧票友组成,或是上班族,或是退休人员,本着对文艺共同的爱好和热情自发的走在一起,在文化部门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幸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共培训各类文艺骨干2000多名,选拔、聘用文化志愿者3000多名,扶持、组建各类文艺团队1000余支。这些“文艺发烧友”、“文化热心人”平时在文化部门的指导下自编、自拍、自演,创作出立足基层、反映百姓生活的文艺节目,文化部门则以以奖代补形式,请他们登上节日舞台,小品、折子戏、相声、曲艺、健身舞……群众爱看什么,演员就演什么。在演出过程中,伴随着一缕缕动听悠扬的歌声,一段段历久弥香的传统折子戏,一个个寓教于乐的小品小戏,一支支优美翩跹的舞蹈,演员们用真情的投入、灿烂的笑容、精湛的技艺向观众挥洒祝福,赢得了阵阵欢笑和不息的掌声,让市民农民深受乡土文化熏陶,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实现了政府部门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群众由“观众”变“演员”的转变,努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市民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的同时,幸福感不断攀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