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微光书苑:农村超市里的免费书房

13.03.2015  11:34

位于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微光书苑”,每天都热闹非凡。闲暇时,村民们喜欢到这里津津有味地翻阅各种书籍报刊。这里,正成为当地村民吸收文化知识的好去处。

这个书苑约20平方米,位于村民李翠利开办的超市内。别看书苑不大,藏书可不少,而且还不止一家——微光书苑共有17家合作店,包括超市、旅店、诊所、蛋糕房、幼儿园等,涉及多个地市,其中河南省内黄县11家、濮阳市1家、清丰县4家,天津市蓟县尤谷镇1家。目前,书苑共有5万余册藏书,其中以文学类书籍居多。

小小书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得从2011年说起。2011年,33岁的李翠利出资购买了300本书,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公益性的微光书苑。书苑图书借阅采用零门槛模式,借阅者无需提供任何证件,不分职业、年龄和地域均可借阅,借书时只需填写一份借阅表格,借阅时间不限,还书时填写归还日期即可。目前,到书苑借书的人群以中小学生为主,约占借阅总数的90%。

在运营管理上,书苑采取“书屋+经营场所”的模式,主要由微光书苑总店负责免费提供书籍,各合作店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并负责书屋日常管理。管理人员为各合作店的具体经营者。各店之间不定期进行图书交流,并以碰头会形式协商解决书苑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借阅的人越来越多,合作店也越来越多。从2012年起,书苑受到媒体关注,开始接受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热心公益人士的图书捐赠。同时,内黄县为让书苑更方便群众借书,将李石村农家书屋的图书送进书苑,由书苑管理。随着书苑的图书借阅量不断攀升,书苑逐渐制定实施了《图书借阅规定》、《微光书苑及合作店管理员守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

一个农村的小书苑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引起如此多关注?李翠利对微光书苑的特点做过总结:借力使力。借助现有各类经营类、非经营类场所的场地、管理与人流,推动、鼓励、影响更多的人阅读,把知识转换成生产力,而不是让书籍呆在某个角落无人问津。她认为,微光书苑运行成本低,给乡亲们提供了便利的借阅,而这种便利性恰恰是惠民工程最应有的基本特性。

也有人担心,书苑的借阅模式太过宽松,会导致书籍的流失,但是李翠利说,农村有句老话叫“不能因为听见蝼蛄叫就不种麦子”,就是说不能因为畏惧眼前的困难而放弃长远的收获。事实上,书苑这几年做下来,书籍的数量不减反增,很多读者都愿意把自己读过的图书拿到这个平台上与大家分享。

日前,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对微光书苑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发现,书苑在实践中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增加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拓展了图书供给渠道;二是图书借阅更加便捷,由于书苑一般都设在村庄人流密集的超市、诊所等场所,开放时间长、手续简便,为群众就近借书提供了方便;三是上架图书的可读性较强,受到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四是带动了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传递了正能量,在其带动下,一些基层群众加入进来。微光书苑还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通过图书捐赠、表彰奖励等方式,对书苑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各新闻媒体对书苑事迹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全国很多公益组织或个人为书苑捐书。

不过,随着合作店增多、规模日益扩大,书苑人财物等资源不足问题凸显。目前,书苑的运营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合作店之间主要基于共同理想和奉献精神,多为口头约定,没有正式的协议文本,借阅者是否还书主要靠道德约束。书苑的管理者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虽然开办合作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店面的人气和名气,但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这种服务模式目前在普及推广上有一定难度。对此,相关部门建议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由政府和文化部门通过适当方式给予关注、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