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汉唐中原”即将震撼罗马
2015年7月13日,罗马威尼斯宫展厅门前,河南博物院保管部副主任张建民拨通了副院长杜启明的电话,“杜院长,向您汇报一下这几天的工作进度……”电话那头传来杜启明院长焦急的声音“建民,主展馆布展工作这会儿很忙,我知道你们那里也很忙,先这样,注意身体啊——”
最近,正值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文物搬迁之际,远在9000公里外的意大利罗马,河南博物院的一支一行四人的布展队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布展工作,7月15日来自河南博物院的《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将在美丽的罗马威尼斯宫开幕。
谈起这次的意大利布展工作,布展队队长张建民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
文物多、易破碎,大家必须一再小心
“这次展览中文物数量多、体量大,118件套中大部分都是陶器,主要有建筑明器、三彩器等,这些藏品非常容易破碎。但是,考虑到要给意大利观众带来最精彩的汉唐展览,使他们能够了解汉唐时期中国的核心文化,我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这42箱文物安全带到了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宫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
“比如,四层陶仓楼一套有16件,包装时有两大箱14个囊匣,当时打开时,大家都小心翼翼,当最后一个背粮陶人安全放入展柜中,我们长吁了一口气。”张建民说。
白陶翘腿马残破较为严重,四只腿、底板多处残断,当时包装时,张建民与运输公司对这件器物进行了研究,张建民提议打破传统的包装方法,让马的臀部、鞍部、颈部在囊匣中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当意大利点交人员打开囊匣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很喜欢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真是太完美。”他认真地请翻译人员向布展队转达了敬意。
“这次的文物大多数是陶器,我们必须一再小心”,现场张建民认真叮嘱其他三位队员。他指着展柜中的绿釉四层陶院落说,“从院落表面来看,底部裂缝较宽,在包装期间我对这件器物非常担心,包装时大家对这件器物的支撑力分了很多点,每一层的顶部内侧作为支撑,底部后端作为支撑,通过这些支撑点使文物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如今,它已经安全放入展柜中,我的心算是落到地上了。”
文化差异,困难中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张建民说,“我们一到威尼斯宫博物馆就想立刻进行文物点交工作,结果一看,发现展厅内设施不完备,布展条件不到位,灯光、展柜等等都存在很大问题。还有,你想象不到五天时间里,他们居然换了四个不同的点交人员,由于每个人的业务能力不一样,我们还得不断调整和他们的配合度。另外,参与布展的人员少之又少,几天时间里,我们与接展公司一起,在展厅内忙碌着,除了点交外,每件文物还需要我们亲自定位、组装、摆放、调整……这些不仅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还影响了我们的布展速度。算起来,除去往返交通、海关查验、实际上只有五天的布展时间,这是我参加的布展工作中,困难阻力最大的一次。”
“不过,布展工作还是顺利完成了。”张建民欣慰的笑了。
此时,在罗马威尼斯宫国家博物馆《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的展厅中,河南博物院布展队正在进行最后的查验工作。错落有致的陶楼水榭、灵动传神的彩绘坐部伎乐俑群、威武雄健的丝路三彩商队在展柜中绽放出迷人的色彩……序厅中的四层陶楼显得格外气派,殊不知它们的雄伟源于布展人员耗费时间、小心谨慎的组装工作。
“明天展览就要开幕了,希望我们这些天的努力能够给意大利人民带去一份艺术的享受,为中意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张建民如是说。
上窜调整文物,下趴观察细节。 “我很喜欢这种包装方法,这种方法真是太完美。”点交人员请翻译人员向布展队转达了敬意。 “哥们儿,咱们一起加油!” 英姿飒爽的白陶翘腿马 点交时还需要不断地与点交人员交流。 点交人员细致的拍照,布展队员不得不不断向其展示文物的每一处细节。 文物进展柜的工作还是需要布展队员亲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