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一个人的“微光”,点亮一缕书香

27.04.2015  11:11
 

李翠利尽心尽力经营微光书苑,她的心愿是把健康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土地上。

老板,来包香烟和瓜子。

15块。要不要进来看会儿书?不要钱。

嘿嘿,没空啊,还不如回去打会儿牌。”当热切的希望遭遇冰冷的现实,人的情绪总会低落起来。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微光书苑的李翠利就是这样。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遭遇如此一段对话的微光书苑创始人李翠利默默关上自家超市的门,怀抱着一本洛夫的诗选坐在街边,安静地读了起来。

很多大胆的设想无法实现,很无奈,也很自责。”李翠利说,“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怀抱梦想,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普通农妇李翠利,从2005年起在自家经营的小超市内腾空了几节原本放置白酒的货架,自费购书500余册,成立了倾注她心血与希望的“微光书苑”。10年来,在这个不足1000人的小村庄里,超市已经开了5家,只有李翠利始终把超市最显眼的位置留给爱看书的人们。

美好人生从阅读开始,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这是李翠利为书苑写下的第一句slogan(标语),一直印在超市的墙上。“完全免费,无须证件,不分职业,无论老幼,远乡近邻、行走过客均可借阅。无周末、无节假日,只要在超市经营时间内,随到随借。这样的优惠条件比省里的大图书馆都便利。”经常来书苑看书的清丰县张六村的王雪方说。

然而如此优惠的条件并没有将人潮吸引到李翠利的书苑中,反而带来了很多闲言碎语。“一个农妇咋会想着开图书馆?还不要钱,她图啥?”“估计是想弄点儿花哨的东西让她的超市生意更好”等等。李翠利对记者说,这些话已经听腻了,连生气的心思都没有,反而让她想办法留住爱看书的人。她贴出告示,凡是借书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糖果或者铅笔等奖励,读书后再写下读后感的孩子则可以获得一本笔记本。此举让孩子们排着队来看书。“孩子们的热情感染着我,也感染着乡亲们,让我有了些许安慰。”李翠利说。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李翠利都有大胆设想。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她想发起“聚万人、诵经典”活动,又联系国学讲座老师希望在微光书苑合作店里开展国学讲座,但最终因为经费等问题铩羽而归。最后,她只能履行对自己的诺言——坐在街边读书一小时。“尽管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我却总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一个人扛着书苑走很累。”感性的李翠利说话时,眼泪已泛出眼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实,李翠利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从她的书苑被媒体曝光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坐落在安阳、濮阳两市交界的小村庄里的书苑。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给李翠利捐书,乡政府也支持李翠利投资万余元对书屋进行扩建,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多次来到微光书苑考察调研,准备捐书并推介这种形式。而年初,李翠利给文化部雒树刚部长写的信获得批示,更是在这个小村庄甚至省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我给雒部长写信只是表达了我在基层看到的与读书相关的实际情况,以及作为一个实践者的思考和建议。有人说我的表达‘越权’,认为这不是一个农民应该干的。我就一个想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李翠利幸福得像个孩子。

微光书苑出名后,书源的紧缺成为一大制约。李翠利丢下超市的生意和地里的农活,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书,并站在县城街头打起横幅求赠书,曾被误认为是上访者。“让我最感动的莫过于家人的支持。我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却拿出2000元让我买书;我父亲除了承担家里、地里的活儿,还骑着摩托帮我进行书籍交换等工作,冬天他腿疼得都下不来车;我的老公、孩子和已经出嫁的两个姐姐也默默地奉献着。可以说,全家都因为我操碎了心。”李翠利再次哽咽。

坚持就是胜利。李翠利的微光书苑合作店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目前已经有了19家合作店,分布在超市、旅店、诊所、美容店、蛋糕房、幼儿园等,受众有7万余人。

一个合作店的建成需要往返奔波数十趟,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工作多么琐碎,我从来不急不恼。我就是想把微光书苑的借阅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这辈子能做成这一件事,死而无悔。”李翠利坚定地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成了名人,书苑正在平稳发展,这些是李翠利想要的吗?“不,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苦恼,我的心事说出去却总换来嘲笑。”她说。

李翠利的心事很简单——通过大力兴建书苑,促使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基层文化市场,驱逐不良文化现象。“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李翠利对记者说,“前段时间,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十周年祭,他的儿子请歌舞团演出。第二天,歌舞团离开了,可村里的孩子们却讲起了荤段子。我相信如果老人地下有知也会心痛不已的。好的文化不壮大,不好的文化就有了市场。

想太多了吧。”这句话是李翠利最熟悉的话,每当她向别人谈起自己的想法,都会被这句话堵回来。“不该你管的事儿就别操心,很多人这样说我,没办法,我就是个操心的命。”李翠利说。

除了不被人理解,微光书苑其实还面临着很多困境。超市生意和种地收入是李翠利经营书苑的经济来源,尽管书苑的图书供给来自社会捐赠,但她和她的团队不得不随时应对“断流”。此外,没有统一标志,图书募集、流转、宣传、通信、交通等所需要投入的费用与精力也让李翠利感到力不从心。

更大的危机来自李翠利自身。她说:“我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有限,如何发展微光书苑和团队让我不知所措,很多我想象不到的危机或许就在角落里等待着。我真的希望得到高人指点和帮助。”说到这些,李翠利十分焦急。

2015年,李翠利有很多愿望:发展微光书苑合作店50到100家;在县、乡、村招募文化志愿者;建立集文化培训、文艺演出、礼仪学习、科学讲座等为一体的农村文化阵地;能拥有借阅流通车;真正实现零门槛读书……

我知道,这项伟大的事业最关键的是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帮助,我只想在其中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健康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李翠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