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主讲《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

27.10.2014  13:30

      2014年10月26日上午,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教授做客“河南大学名家讲坛”,在学校大礼堂为三千多莘莘学子主讲《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本期讲坛由教务处和校团委联合举办,教务处处长刘济良主持。

      王立群教授从五个方面将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娓娓道来。一,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衣食住行方面,选取衣冠禽兽、食不甘味、南面称尊、过庭之训为例,阐释了中国古代是以礼为制,礼仪体系及礼对中国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礼仪之邦”。二,从懂古礼——长幼、尊卑礼仪,古代吉礼的演变;讲文明——中国自古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学今礼——今天我们如何尊老爱幼、礼敬他人等角度,选取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绿衣黄里、曾子避席、程门立雪为例,分析了礼别尊卑,从长幼、尊卑礼仪能够看出中国文化中的伦理秩序。不管是家庭、家族,还是国家,要使其有序运转,必须有一套赋予秩序合理性的仪式,这种仪式通过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亲疏远近的差别呈现出来,这就是礼。礼通过区分尊卑,确立秩序,使人各安其分,各守其职,这就是礼的功用,也是古人制礼作乐的目的。三,选取低人一等、赤手空拳、礼尚往来、八拜之交、屈己下人、入门问讳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仪中的谦卑精神。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心怀谦卑,对生命中的每一份获得都会感恩;心怀谦卑,对生命中的每一份失去都会淡然。以谦卑之心对待生活,看待人生,就不会患得患失,就不会庸人自扰。四,以东道主、杀鸡为黍、百里异习、入乡随俗为例,说明古人的宾主待客礼仪及古代邦交文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来源是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自信,是和而不同的观念与认识。五,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祝哽祝噎、始作俑者、如履如临、慎终追远为例,分析了中国的人生之礼。人一生中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礼仪。生老病死的相关礼仪,体现了古人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本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

      王立群教授国学功底深厚,语言睿智幽默,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既概括了中国古代礼仪知识,也更正了大家对一些成语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享受到一场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