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务微信需完善运行机制 官民沟通关键在官
27.06.2014 12:17
本文来源: News.He-nan.Com
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侯锷: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6月26日,河南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牵头组织18个地市交警支队到郑州市交警二大队考察微信平台运营情况。当天,政务微信研究专家侯锷启程前来河南,开始一段“政务双微”讲学之旅。
在去年呈爆发性成长之后,微信成为新的舆论阵地,也为政治传播提供了一条深入民间、润物无声的传播途径。为服务、为公信、为上级要求、为引导舆论……都决定了政务微信热的兴起。它会多大程度上改变官员沟通现状?多大程度上促进政务公开透明?
□东方今报记者肖萌/文沈翔/图
◎要主动接纳“新传播”
东方今报:如果用一个时间点来界定,政务微信在何时兴起?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赵云泽:政务微信的兴起并没有什么时间节点,是逐渐的一个过程,也是必要的过程。微信已经成为生活习惯,而不是简单的变化,是媒介接触方式的革命。这就是政务微信兴起必然的原因。现在政务微信发展还有点犹犹豫豫,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不对的,应该大胆地去迎接这种新的传播方式。
侯锷:政务微信的发展,有很多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因素。整个2013年是政务微信跌宕起伏的一年。腾讯微信去年8月升级为5.0版本和接下来的一系列密集调整,对原来及时提醒、及时抵达、适合于传播和宣传功能的订阅号进行了不断弱化、削减、收缩。此番调整后,政务微信阅读率、传播率、点击率都变得非常低。这对政务微信和自媒体平台影响很大,开通数量也呈全面下滑的态势。
两个月后,国办100号文件出台,文件中提到对政务微博和微信的推动。这份文件通过中央到地方的逐级传阅,并一直落实到今年年初。因此,从去年11月到今年一季度,政务微信开始了疯狂增长。各地依照文件大量开通是增长的主要原因。
微信传播的时效性和点对点的抵达率,都是优于微博的。腾讯对自己的产品有权利进行调整。但既然腾讯变了,我们是否还该像原来那样去推动政务微信呢?
◎须有完整的运行机制
东方今报:政务微博曾经出现过一哄而上的现象,很快一批政务微博变得又聋又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政务微信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赵云泽:微博微信的更多使用者是年轻人,而政府机关大多领导是中老年人,微博微信还没有完全符合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就不会产生迫切需求的想法。
应用的多少和好坏主要在于思想的跟进、态度的转变,里面技术的门槛其实很低。很多“微政务”变得“聋哑”是因为反馈不及时,主要在于领导态度。反馈并不是指打字员简单地网上回复,很多问题需要领导拍板、决定。所以,开通“双微”不仅是媒体应用的改变,更是态度的转变。及时与民众沟通互动、及时把提出的问题解决和反馈,才是关键。新媒体发展是革传统思维和习惯的命。
侯锷:“又聋又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人手、没精力、没批转督办都是原因。解决这种问题,不管是哪个部门自身都要加强批转、督办、回复的能力,建立督办机制。只要民生的问题一提出来,立马就能批转、督办。
只要开通一个新媒体,就会直接导致人员和信息采集工作量的增加,但是人员增编很难。所以对政府部门开通新媒体时,一定要谨慎做好自我评估。开通很简单,但有没有人去维护、提出问题有没有人去解答,很重要。如果没有,还不如不开。
◎官民沟通关键在官员
东方今报:政务微信被舆论称为“官民沟通的新平台”,怎么看它在官民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赵云泽:新媒体应用得体的话,能有效推进中国社会民主进步,有效构建公平社会,有效推动公共领域建设,有效形成民主协商机制。这是民主化的进步。
中国人口多,民主运行的成本比较大。数字化时代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实现社会主义特色民主的一个契机,新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媒体可以用廉价的方式,达到政府与大众的沟通、互动。
侯锷: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卫生医院、电力系统可以使用服务号进行服务,但其他的职能部门利用微信完全是政策的宣传、解读和信息通知,应用率并不大。
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如果我们整天发一些官方的文件,整段复制上去,并不是互动什么,和民生的距离很远。
东方今报:从网站到微博、微信、微视政务,官民沟通更顺畅了吗?
赵云泽:有很多在微博、微信上与民众沟通做得很好的政府部门,例如北京市政府,因为有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大力支持,有副市长主抓这方面。但更多政府的整体开放心态还没有完全形成。
政府开放的心态需要官员们开阔的心胸,更需要政治自信。没有发现PM2.5全部公开了,政府就怎么样了,反而大家觉得是极大的进步。越放得开,越说明自信,越说明领导头脑是清醒的,越是良性循环。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关于官员雷人的言行屡屡被曝光,但是网络更加开放之后,这样的情况减少了。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应用,使部分官员更自我约束。所以政府部门不应该害怕它,而是更好地利用它,发挥它的正能量和功能。
◎并非所有政府部门都适合
东方今报:政府部门是否都应该运营“微政务”?如何避免盲目跟风现象?
侯锷: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适合运营“微政务”。政府部门在开通之前应该理性评估:领导是否认同支持?是不是有足够的人手?人手的能力怎么样?想要做什么?微平台适不适合自己?
面对新媒体平台时,既要顺势而为,也要谋定而后动,在加强媒介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冷静分析和研究自身需求,评估自身职能与新媒体功能的适配性,以便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发挥政务服务水平,也才能吸引更多粉丝。
如果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开自己也开,甚至为了抢“全省第一”、“系统第一”、“首家开通”这种噱头或者政绩去开,或以红头文件、行政命令来推动政务新媒体的发展,难免遭遇“瓶颈”而陷入发展的“泽地”。
本文来源: News.He-nan.Com
27.06.2014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