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的是“红包”,丢的是“官帽”
作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江西省委横下一条心,坚决遏制违规收送“红包”,明确提出在本届任期内持续开展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指出:党的纪律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犯,违纪必须付出代价。不如此,党内歪风恶习难以祛除,从严治党难以落到实处。”他反复强调,治理“红包”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对顶风违纪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人民日报)
禁止收送“红包”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数见不鲜,尽管明文规定、严厉打击,收送“红包”的顽疾仍然屡治不愈。违规收送“红包”,主要发生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党员干部公务活动、行业管理服务中。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一对一,现今收送“红包”的方式有了新花样,穿上了各种“隐身衣”,如利用物流快递,以礼品册和提货卷代替实物;把微信红包、电子预付款等作为“送礼神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这给执纪监督增加了不少难度。
“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燎原。”当年,刘青山、张子善就是从收受“哈德门”香烟开始沦陷,发酵出腐败大案。多数腐败分子刚开始也是小心翼翼,后来从一顿饭、一个红包等小事上,被打开了缺口,结果一步错步步错,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党员干部收受“红包”成为习惯,那里的政治环境就会变得庸俗不堪,党风党纪遭到破坏,进而带坏社风民风。
那么为何收送“红包”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在于“教育不力,惩处不严,制度不管用”。对很多人来说,拒收“红包”还停留在“不敢”上,“不想” 的自觉还远未形成。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扎紧制度的笼子,实现治理收送“红包”的常态化。可以学习江西省的做法,建立全省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实行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实现国库资金网上集中支付、动态实时监管,预算单位账户网上审批、资金多级对账,来提高监督的效能和震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采取了有力措施深入整治“四风”,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解决了不少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整治“四风”问题,这不是一句空话,必须给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当干部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丢官帽”的谆谆教导。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