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中建七局十年科技创新之路

07.05.2015  11:00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中建七局十年科技创新之路  
        随着柴静的《穹顶之下》热播,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愈加关注。片子中就提到了建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引起业界反思。穹顶之下建筑业如何发展前行?  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面前,建筑企业又该如何决择?中建七局给出了答案。4月27日,中建七局在其位于巩义市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装配了河南首个样板间,让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由名词变为现实。这种装配式建筑,装配率80%以上,减少脚手架和模板使用量70%,缩短工期50%,减少建筑垃圾90%,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化的建筑业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从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至今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中建七局已将其变为现实。 
      “科技驱动发展,绿色引领未来。打造绿色建筑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我们央企不容回避的职责所在。” 中建七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颖坚定说。中建七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焦安亮介绍:“中建七局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秉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宗旨,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和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制订了绿色七局、智能七局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七局的奋斗目标,已与全国多所重点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储备了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科技创新给七局带来了质的飞越,更为七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放飞绿色梦想
        当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3月24日,国家政治局会议首提  “绿色化”概念,为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建筑行业大力推进绿色建造已成大势所趋。作为“绿色建造”的实施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加快研究和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对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培育优势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中建七局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企业技术标准《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进一步细化了建筑对大气、水、声、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制订了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措施,这些标准的出台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建七局的“五节一环保”《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在国家要求的“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的评价指标,充分的体现了对人和环境的双重尊重。
        在2012年召开的中建七局首届科技大会上,明确了中建七局科技品牌的发展方向,大会形成了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推进中建七局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绿色七局、智能七局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七局”的科技品牌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在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信息化施工、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并在工程中达到规模化应用;投资开发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实现100%绿色建筑,形成以BIM为基础的行业先进的特色技术优势。
        为强化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建设,更好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中建七局先后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绿色与智能建筑院士工作站、BIM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绿色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三站一地一中心”的研发平台格局,有效提升了科技研发水平。同时获批主导成立河南省建筑业协会  “绿色建筑分会”和“专家委员会”。
        为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企业发展中引领和推动作用,中建七局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并重,着重提高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目前与重庆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在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完善创新链条,包括河南中建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建七局中心实验室、河南中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局属二级施工单位,形成了科技产品的研发、设计、试验、中试和生产的完整创新链条,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着力打造出“绿色七局、智能七局和建筑工业化七局”的科技品牌;中建七局主编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技术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参编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研发出《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和《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体系,安徽省淮北矿业办公中心等多项绿色施工成果获得国家级绿色示范工程奖,武汉阿海珐变压器厂、厦门国际汇金中心等项目获得美国绿色建筑LEED  认证……
        孜孜不倦者,必得功与名。近年来,中建七局主编了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参编8项;获得专利授权179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荣获“郑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工法29项,省部级工法185项;创建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6项,省部级科技示范工程69项;荣获詹天佑工程科技奖3项;获得华夏科技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
        放飞绿色梦想,建造幸福明天,是中建七局永恒的追求。
 
                                                            过程管控塑造精品工程
     
        “质量创优、服务社会”是中建七局质量管理理念,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则是质量创优的基础。中建七局建立起了一套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体、以规范化管理和技术集成为手段、与市场接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创优的有效实施,与质量创优的标准制定密不可分。2007年,中建七局发行了720余万字的《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涉及房屋建筑、公路、桥梁、隧道、智能工程等专业领域,基本涵盖了我国建设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2013  -2014年,中建七局发行了《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主体分册、安装分册,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关键工序的做法和创优标准;2014年,中建七局发行了《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为项目全面开展质量通病防治提供支撑,为中建七局项目施工和创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依据。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是创建“精品工程”的关键。近年来,中建七局重点实施了工程项目质量创优策划制度、施工双优化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技术复合制度、隐蔽验收与三检制度、实验检测制度、“五个一”(每个工程争取实现:一项QC成果、一项工法、一项专利、一个样板、一篇论文)制度,提倡“三精心”(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管理精神,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占一方市场。
        针对工程项目多,施工难度大、创优任务重的情况,中建七局创优主管领导坚持深入施工现场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要求各级单位执行中建总公司和工程局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质量职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以推进工程施工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为工程创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七局人一直秉持着矢志不渝、奋勇开拓的精神,在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的企业领导带领下,项目团队吃苦耐劳、激情满溢,为中建七局的创优奏响了一曲华丽的乐章。山西祁临高速公路、天津市美术馆等获得“詹天佑”大奖;厦门海关大楼、上海A30互通立交桥等19项工程获得鲁班奖;安徽省淮北矿业办公中心等43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平均每年获30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70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
        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是七局人不变的承诺。
 
                                                            大力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建筑产业现代化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助力建筑业由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品质的传统粗放模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集约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
        2012年,中建七局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团队,对北欧、台湾等地区在建项目及预制工厂进行了现场调研。在调研分析现有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以兼顾经济性、安全性和施工效率为目标,自主研发了“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和“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砼剪力墙结构体系”。
        为了验证结构安全性,中建七局分别委托重庆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抗震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结构性能完全满足设计标准指标。同时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和同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对“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和“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施工效率进行了优化和论证。为了方便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编制了结构构件和连接节点标准图集;为验证该方案的工艺可行性,应用BIM技术对构件制作及安装过程进行了工艺模拟;为了确保方案可行性,建设了1:1试验楼,对预制和装配工艺进行了适用性和安全性测试。2014年12月26日, 中建七局主编的《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技术规程》和《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砼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获得住建部标准立项, 设计和施工将有章可循。
        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中建七局2014年成立“科技发展事业部”,与郑州市政府达成650亩生产基地用地协议;与福州市达成200亩生产基地用地协议;与合肥市政府达成1000亩生产基地用地协议,启动了郑州、福州、合肥三个生产基地建设。目前,郑州生产基地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即将建设河南省第一栋装配式高层住宅楼。
        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引导下,中建七局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控、智能化运营”的技术研发,着力打造“绿色七局、智能七局和建筑工业化七局”的科技品牌,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2011年国家科技部授予中建七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中建七局在科技创新、质量创优、信息化应用、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进步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中建七局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上信心满怀,其目标就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标杆企业。
      “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和“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砼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78%,工作效率将提高3到4倍,建设工期减少一半,现场人工减少70%,建筑垃圾减少约80%,材料损耗减少约60%,建筑节能约50%,同时降低噪音。目前,七局创新团队正加大力度开展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实现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室内空气、家居的智能应用;开展多维度打印建筑装饰部件技术研究,在3D打印基础上开展声、光、味、时间7D研究,实现结构、装饰预制装配一体化;开展装配式建筑自动化施工技术研究,实现建筑物从建筑构件工厂自动化生产到现场自动化施工整个建造过程的自动化,真正改变传统的施工建造方式;开展建筑绿色环保技术研究,研究被动式节能建筑等技术,建设零能耗建筑。展望未来,焦安亮激情满怀:“2015年中建七局将完成郑州、合肥、福州三个基地投产,形成300万㎡装配式结构建筑承建能力,2020年在主要城市设立生产基地,形成年1500万m2装配式结构建筑构件制造和施工总承包能力,带动300亿元以上施工总承包业务。”中建七局总经理方胜利表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力争早日实现绿色七局、智能七局、新型建筑工业化七局的绿色化目标。”
 
          浩荡东风催征人,疾舸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常态,七局广大技术工作者秉承“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脚步铿锵、飒沓前行!(刘强  黄延铮  郑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