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援疆路一生哈密情——记我省援疆干部宋书杰

01.12.2014  10:17

  “哈密的冬天,最低气温能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到了哈密你就知道,咱郑州这点冷根本不算啥。”11月28日,一说起哈密,性情豪爽的宋书杰立刻变得滔滔不绝。

  今年6月份,宋书杰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这是自1997年中央实施援疆以来,全国唯一一个援疆干部获此殊荣。

  宋书杰告诉记者,2010年6月起,他作为郑州市援疆工作队领队,和22名郑州援疆干部一起来到对口支援的哈密市。“咱既然是代表河南来援疆的,就要实实在在为新疆人民做点事儿。”他说。

  援疆项目是援疆工作的规定动作,也是重中之重。2010年至2013年,在哈密市共实施河南援疆项目28个,资金4.9亿元,占全省援疆资金的近一半。“我们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援疆项目建设。”宋书杰说。

  疙瘩井村原是哈密市大泉湾乡的一个老村。这里地广人稀,1000多户村民散居在绵延10公里的戈壁滩上,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找人喧个荒(方言:聊天)都困难”。

  2010年10月,由河南援建的富民安居项目正式开工。一年多的时间,新村便落成了。400多座小楼错落有致,天然气、银行、幼儿园、卫生所、商业店铺、垃圾处理站一应俱全。村民高兴地说,原来的“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通过宋书杰等援疆干部的努力,哈密市妇幼保健院、哈密市高级中学、哈密“双语”示范幼儿园、哈密图书馆等一大批河南援建项目拔地而起。哈密的富民安居工程被新疆领导称赞“建设规模和支持力度全疆一流”。

  “如果说富民安居项目是‘输血’,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就是让哈密市自己‘造血’。”在宋书杰看来,援疆干部更要积极帮助边疆“造血”。

  只要回到河南,宋书杰他们的包里都会装着一沓厚厚的宣传页,瞄准有优势的企业,一家家地跑,一趟趟地磨。

  “哈密瓜节”、“河南万人游哈密”……不仅为天山脚下带来滚滚人潮,更带来了一大批的企业、项目。先后有20家河南籍企业落户哈密市,总投资150亿元,解决就业3000余人。

  不仅如此,在援疆干部的积极奔走下,郑州市对哈密市进行了全方位援助:“郑医先心儿童救治”、“郑州光明行”活动免费救治了16名先心儿童和17名白内障患者;开展远程教育直通课堂和“中原名师哈密行”活动,促进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郑州市农林和蔬菜研究哈密实验工作站……河南援疆哈密市指挥部还率先组织成立河南援疆爱心协会,募集善款10万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体,宋书杰个人拿出4000元资助了2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

  “援疆就是人生历练场,从中你能真正体会到使命的召唤、组织的重托、责任的担当。”宋书杰说。

  每个援疆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支撑他的家庭。宋书杰的母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一次住院近一个月,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工作,一直向他“保密”;妻子要做心脏支架手术,他趁回郑联系企业的机会看望妻子,却只在病床前看了看医疗方案,又匆匆赶回哈密。

  “对家人亏欠太多太多了。”面对茫茫戈壁的漫天风沙,他没有丝毫畏惧,说起家人,却忍不住两眼泛起泪光。

  如今宋书杰已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家乡,但他仍牵挂着哈密,积极推进豫哈交流与合作、支援与互助。2014年8月,他促成了荥阳市与哈密市缔结友好城市,并捐赠两辆校车。“三年援疆路,一生哈密情。嵩山天山根连根,豫哈人民一家亲。”宋书杰说。(记者 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