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朴:大力推进双季稻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中央提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四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就粮食而言,最主要是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80%,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产量90%的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02年,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第一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今,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以上,正向更高水平、优质、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正主攻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薄弱的滞后环节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械种植都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但水稻机械种植难度更大,从2009年起已沦为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的“瓶颈”环节。2012年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水平刚突破30%,达31.7%,比另一薄弱环节玉米机收水平42.5%还低10.8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三大作物中也是最低的,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械种植是第二战役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推进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我国水稻面积约30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粮食面积27.2%,稻谷产量约2亿多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35%,水稻生产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农机农艺结合角度,按种植制度大体可分为双季稻为主区、中稻为主区、单季中稻区(又可称为北方稻区)三大稻区。单季中稻区含15个省,可把其中的东北稻区突出出来,细分为东北稻区(3省)和其他稻区(12省)。在这些稻区中,双季稻区指的是早、晚稻连作,一年种两季稻的地区,主要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六省及浙江、湖北、还有一些省的部分双季稻区。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季稻区是我国稻谷面积和产量最多的稻谷主产区。双季稻区稻谷面积约占全国稻谷面积45%,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稻谷产量的40%,此区域的稻谷生产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历史上曾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二是双季稻区稻谷生产占粮食作物的比重比其他几个稻区都大,稻谷面积约占粮食面积79%(其中最高的江西占91%,最低的广西也占68%);稻谷产量约占粮食产量85%(其中最高的江西占95%,最低的广西也占76%)。与其他几个水稻产区比较,双季稻区稻谷生产是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影响最大的地区。
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艰巨性也很明显。在几大稻区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机收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插秧机装备水平,双季稻区都是最低的。因而双季稻区成为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非常重要,难度很大,任务非常艰巨的攻坚地区。可以说,双季稻区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国就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区是我国取得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重大胜利的攻坚地区。从这个意义来说,首次专题举办“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讨会,看示范基地,进行专题研讨,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积极促进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科学、健康发展,是顺时应势之举,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历程中,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的盛会。
薄弱环节要重点突破,主流趋势要大力推进
水稻机械种植是最薄弱的“瓶颈”环节,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攻重点,必须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在水稻机插秧、机播、机浅栽几种种植方式中,经过多年实践比较选择,目前机插秧已成为水稻机械种植的主流方式,已逐渐为农民群众认可,领导大力支持。
经过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机具和技术,政府加以引导给以政策支持,是把群众的意愿、要求、智慧与党的主张和战略意图统一起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共同努力方向。也是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依法促进的重要体现。主攻方向明确了,技术路线选择好了,加快推进的时机到了,就要结合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全国来说,机插水平每年提高5-6个百分点,就为2020年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重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看,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双季稻区压力更大,担子更重,任务更光荣而艰巨。必须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加快发展。
模式推广应用要注意地域性和阶段性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号召,业界积极响应已出现初步成果。这次会议以“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讨为主题,就是一次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实践研讨活动。在实践探索中,产生和总结出各地不同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在推广应用中要注意模式的地域性和阶段性,把好事办好。一般来说,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典型样式和标准范式,其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有所差异;在同一地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模式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例如,同是双季稻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与华南双季稻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模式就有所不同;湖南、江西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就有所不同;广西的不同区域也会有所不同。同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均GDP达3000美元、5000美元以后,与未达3000美元、5000美元以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因地、因时制宜,科学推进发展。已经探索总结出的模式,适宜于在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应用,切勿不分条件普遍强行推广。不同地区的模式,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参考,但不可不切实际地全盘照搬。可贵经验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加以科学应用,并在学习应用中不断创新发展。学有所得,少走弯路,重在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创新发展。这是科学发展之道。
模式探索与推广还要注意产中与产前、产后机械化结合,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结合,使机械装备技术成龙配套,农业机械化为产业发展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例如,发展谷物烘干机械装备技术,保质储藏装备技术,信息化装备技术,及相应的人才培养,都应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经济有效发展的努力方向。
模式探索需要搭建平台,既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经济有效的正能量,又有利于辐射和扩散。有效途径是与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示范区、基地要发挥探索、突破、示范、带动、引领发展的作用,生产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增机与育人结合,点上示范与面上推广结合,走出适合各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