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优化布局 统筹推进农村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提速增效

18.02.2019  15:3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周口市政府在沈丘县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出台实施意见,破解城乡二元化发展壁垒,强力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简称两类学校)建设,全面打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战。目前,该市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达到1097所,比三年前增加500多所,农村学生回流10多万人。扶沟、郸城、商水、项城、沈丘5个县(市)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

  

   突出系统思维,抓好科学规划“牛鼻子

  

  与乡村振兴计划相结合,把乡村学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原则,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和办学条件改善计划,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合理布局。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定、论证、公示程序,妥善处理撤并问题。既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防止过快撤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全市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年),建设小规模学校2167所,规划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604所,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

  

   突出融合思维,抓好经费保障“关键点

  

  强化县级政府经费保障主体责任,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和融资力度,多渠道利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金、全面改薄、校舍维修等项目资金,将两类学校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全市“十三五”期间投资金额为38.06亿元。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提前拨付公用经费,优先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

  

   突出底线思维,找准标准化建设“基本点

  

  对建设用地实行储备管理,做到规划到位、位置不动、面积不减。对小规模学校,保障了音体美设施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寄宿制学校,完善教学用房、师生宿舍、食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保证洗浴、饮水、急救、安保、宿管、报警设施等达到标准化要求,保障基本教学条件。目前,周口市建成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300多所。启动标准化建设程序,推动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转段升级,建成区域网、云监控平台、多功能录播教室,启动智慧校园工程,构建“互联网+”教育体系,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突出优先思维,提升师资建设“软实力

  

  “十三五”以来,周口市定向招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1万多名。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工资、生活补助及其他补贴;全市建教师周转房2956套。从2019年起,将乡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00元/月、500元/月和800元/月。落实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保证即评即聘。将乡村教师优先纳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提高业务水平。按照有关规定,按比例配备两类学校管理和工勤人员,包括宿管人员、食堂服务人员和保安人员,确保师资和工勤质量双优化。

  

   突出核心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硬任务

  

  全面推行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教师实行“统筹使用、轮流任教、教师走教”机制。中心学校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让农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突出统筹思维,压实分级负责“责任链

  

  实行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市、区)成立了以主管县(市、区)长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精心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科学制定规划,层层落实责任,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定期开展两类学校建设政策措施落实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当地政府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周口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