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拆一代”成家4元娶媳妇 月租过万闲不下来(图)

28.03.2015  10:54

老张平时很节俭,脚上穿的是老伴的袜子

身穿破旧的工装,一把钉耙不离手,你能看出他是身家千万元的“拆一代”吗

今年75岁的张麦屯有句口头禅:这跟钱没关系。在他看来,幸福不是躺着花钱,而是双手不离钉耙,想干啥就干啥的自在。

张麦屯是郑州市金水区燕庄村人,也是名副其实的“拆一代”。2006年,燕庄拆迁,他在郑州市区黄金地段分得8套房。

走在路上,他还会顺手捡起饮料瓶,一个个攒起来卖。张麦屯说,和“淘粪工”李明月一样,他们都是幸运的,是时代给了他们机会,但有钱了绝对不可以“任性”。

成家

把媳妇娶回家

他一共花了4元钱

在燕庄改造前后,张麦屯一直在金水区绿化队工作。

每天,他得从熊儿河至东明路、金水路至黄河立交来回走上12里路,给绿化带里的花木修剪、松土、捡垃圾。

他身材瘦削,拿着钉耙于绿化带间穿梭。他鞋子是捡儿子的,袜子是媳妇的,唯独秋衣是买的,不过,因廉价扎身,他还反穿。

你能想象,这么“土”的他,是坐拥8套房产的“拆一代”吗?

“这儿以前全是麦地。”张麦屯指着郑州曼哈顿广场感慨连连。

与今日的衣食无忧相比,张麦屯说,他反而更怀念幼时的苦辣滋味,“红薯是主食、豆腐当肉吃,可那时候啥都简单。”

父亲当兵,母亲一人将他兄妹5人拉扯大。在他五六岁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军,母亲带着他天天钻地洞,为了保命,他只能啃树皮。给他起名“麦屯”,也寄托了母亲对温饱的向往。

后来日寇败退,生活逐渐平静,但他仍过着住草房的苦日子。每天早上5点,家家户户的壮劳力就得起床干活,“那时候1天干的活,抵现在10天。”

张麦屯说,1959年,他花了4元钱就把媳妇娶回了家,那个年代没有“低头族”、“富二代”的标签,大家只知道:艰苦奋斗、力争上游。他说,他早已习惯了“廉价”的生活。

立业

“我不会追着钱跑,是钱追着我跑”

如果说,草房里的生活确实“廉价”,那在住上平房时,张麦屯的“幸福春天”是否来了?

1973年,燕庄道路扩建,每间拆迁房可获得10元补助。拿着上百元“巨资”,张麦屯翻新临街房,昔日漏雨的草房,变成了5间红砖平房。

“草房变平房,是不是很幸福?”张麦屯用袖头擦了擦脸,摇摇头,“住的好了,也可高兴,不过,我还是怀念以前,大家个个干劲儿十足的场景。”

1969年,29岁的张麦屯被村民推举为燕庄村村支书。当时村里有3700口人,耕地3700亩,但因产量较低,每年得靠国家“输血”,下拨救济粮30万斤。

上任以后,张麦屯和其他村干部带领村民改良种子、修建水渠,到1975年,除去村民用粮,还能给国家贡献30万斤粮食。

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张麦屯更享受事业带给他的满足感。“我不讨厌钱,不会追着钱跑。”张麦屯笑着说,是钱一直“追着他跑”。

分享致富的秘密,张麦屯说了一句:得肯干。“1979年我退休后,没闲着,靠拉煤为生。”从一个村干部到一个拉煤工,张麦屯并没有心理落差,他反而觉得,干得更踏实。

讲述

只有一张草席,房子照样被抢租

体会到房子带来的“甜头”,是在1993年。从那时起,张麦屯开始折腾房子。1993年,燕庄再次扩路,要求主干道扩宽20米。

张麦屯的房子临街,按照要求,他盖起了整齐划一的三层楼。

当年,郑州市在金水路举办汽车配件展销会和拖拉机配件展销会,燕庄正处其中。张麦屯记得,当年的展台,摆满了金水路两侧,一直延伸到如今的中州大道。

如潮的人流带来了无限商机,和其他村民一样,张麦屯将房屋出租给商人。没有铺盖,只有一张草席的房子也有人租住。

15天的展销会,给他带来了万余元的收入。展销会结束后,政府要求将加盖的房屋拆掉,张麦屯拆掉了三层楼,而后又在不临街的地方建起了四层楼。

生活稳定后,张麦屯在自家房前栽下一棵构桃树,希望生活如构桃一样甜蜜。虽已过20多年,这棵构桃树并没有随着房屋被拔掉。

2000年前后,燕庄家家户户又开始加建房屋。张麦屯借钱盖起了七层楼。一至三层是门面房,四层及以上是单间,单靠房租,每个月收入万把块。他的生活到达了“顶峰”,钱如流水般朝他涌来。

生活

每月收租过万元,他仍闲不下来

城市的发展让燕庄“寸土寸金”,也让张麦屯意识到:房子是挣钱的“利器”。

2000年,村民开始加建房屋,燕庄最高的建了九层,张麦屯建了七层,全部混凝土钢筋结构。

那两年中,张麦屯说,家家户户都在借钱,“我盖房花了80多万元,借了一半。”

张麦屯说,这笔钱后来都回来了,全靠租金。他计算着当年的不菲收入,面露悦色。

三层门面,一楼二楼出租做网吧,每层楼每个月1300元,加上48间单间,每个月收入万把块。不过在那时,远没有如今人流量大,单间的出租率还很低。

2006年拆迁前,张麦屯守着这栋“摇钱树”,生活达到了顶峰。不过他没有闲下来,在此期间,张麦屯在西郊修拖拉机,充气补胎。

“人一闲就出问题。”张麦屯总说,他不听儿女的话出来工作,不是为了挣钱,只是不想闲。说话间,张麦屯拿钉耙搂了搂绿化带里的土,将硬土块敲碎了才罢休。

“拆一代”富翁、“淘粪工”李明月的故事,张麦屯也看到了,他觉得,自己和李明月一样不喜欢安逸,所谓的“拆一代”,只是别人眼中的“头衔”而已。

工作

修剪花木

才是他的幸福生活

2006年初,燕庄整体拆迁改造,张麦屯的七层楼房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换来的是政府分的8套房。对他来说,幸福早已不是有钱,而是自在地劳作。

看着飞速发展的燕庄,身处其中的张麦屯甚至有种被“抛弃”的幻觉。他原来住的地方,现在已是郑州的地标——曼哈顿商业区。

家门口开了家电影院,张麦屯听人说,里面的电影有3D的,跟眼前发生的一样。不过,他嫌票太贵,从来没进去过,更愿意看电视。

商场超市,张麦屯几乎不去,他觉得啥都不缺,“不缺吃不缺穿,根本花不上啥钱。”分下来的8套房,张麦屯和妻子住了套80平方米的,给儿女分过后,剩下的出租,租金多少,他从不操心。

作为一名绿化队员,他操心的是绿化带里的花木啥时候该剪了,土啥时候该松了。儿女劝他“年龄大了该颐养天年了”,他总是不听。

张麦屯总是告诉儿女,“这跟钱没有关系。”他说自己不习惯安逸,干活时即便累,浑身都舒坦。

如今75岁的张麦屯,走起路步伐有力,双目炯炯有神,满脸刚毅。他手中的钉耙已经用了好几年,耙把磨得发亮,但他仍不愿放下。他说,这才是属于他的幸福。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