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观察:让“神仙银行”不再有机可乘

28.04.2017  09:40
      近几年,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许多人青睐有加的投资方式。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投资者渴望获取高额收益的心理,频繁设下陷阱。不久前爆出的山东省临朐县“神仙银行”非法集资事件,便是其中一例。 

  所谓“神仙银行”,实际上是由临朐县一些不法分子为诱骗当地居民投资而制造的骗局。不法分子于家中摆放诸多神像,自称是这些“神仙”在凡间的代言人并为周围的村民进行占卜和诊病。之后,其开设“神仙银行”,宣称将钱存在“神仙”这里能够治病、赚钱、保平安,以此诱惑村民先后存款共计约1300万元。不法分子随即将骗来的巨款通过高息放贷给企业与个体户且从中获利,却因对方跑路资不抵债,最终导致骗局败露。目前,“神仙银行”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值得一提的是,“神仙银行”只是时下民间非法集资的个案,不少打着精准扶贫、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旗帜的诈骗陷阱,正在悄然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居民仍旧缺乏投资、理财相关经验,风险防范意识亦有所欠缺,致使其在面对各类诈骗陷阱时不够敏感,最终给予不法分子更多的可乘之机。其次,不少村民会选择购买理财产品,说明他们投资金融领域的意识越来越强,也说明投资、理财的概念愈发普及。但是,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进行业务拓展的力度尚有待加强,以致不法分子有机会捷足先登。此外,“神仙银行”的案例证明,目前国内部分地方的居民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封建迷信心理。一旦不法分子搬出“神仙”来迷惑,他们就会深信不疑,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被骗的可能性。 

  如何杜绝和预防此类诈骗现象继续滋生呢?第一,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民间、特别是农村非法集资的监管力度,实时去农村进行调查,并就近建立举报平台,方便群众及时举报诈骗信息。第二,相关部门应该在农村加大投资、理财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专业讲解,以此来提升村民投资的经验,强化其预防诈骗的意识。第三,金融机构应该尽快拓展农村投资、理财方面的业务,从而引导村民进行正规投资,购买正规理财产品。第四,村民自身应该改变固有观念,勇于破除封建迷信,培养理性投资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使自己上当受骗的风险,还能有效遏制民间的种种歪风邪气。凡此种种,或能真正使“神仙银行”不再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