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护士上班突“失聪” 医生:或因工作劳累
□记者段伟朵
本报讯几天前,31岁的护士小马早起忽然“失聪”,左耳耳鸣、发闷,到河科大一附院耳鼻喉科就诊发现,是工作劳累导致的“突聋”症状。今天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记者昨日采访了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为大家讲讲用耳健康。
据了解,在洛阳市,听力存在障碍的人士目前有10.49万人。
【事件】被耳鸣声“吵醒”,年轻护士患“突聋症”
“那天早上,我是被一阵耳鸣的声音‘吵醒’的,坐起来以后,耳朵特别闷,像进水的感觉。”昨日,在河科大一附院耳鼻喉科病房内,记者见到了31岁的小马,她正打着点滴,接受治疗。小马是河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工作已经近10年,长期工作很忙碌且不规律。春节假期她在家放松了几天,这两天刚刚上班,压力骤然增加,她的左耳于2月27日早晨突然“罢工”。
“经过详细的听力学测试和其他诊断方式,小马是患上了突发性耳聋。”河科大一附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周延辉介绍说,这种疾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经性耳聋,多数患者发病前有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寒冷刺激、受凉感冒等诱因。“小马之前没有患过耳疾,也没有受到外伤,工作压力大、劳累是发病的可能性诱因。”
【说法】学生、工作族“突聋症”发病率增加
记者了解到,“突聋症”并不是特别罕见的症状,武汉等地最近就有女大学生过年“七天忙”患上突发性耳聋、主妇熬夜连打3天麻将“熬”出突发性耳聋等新闻报道。周延辉介绍,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和噪音性耳聋在临床中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的人群从原来单一的中老年人群,开始出现学生、白领等年轻人。
周延辉介绍说,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耳鸣、耳朵发闷、听力严重下降等症状,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一般都能恢复健康,一个疗程为10-15天。目前,小马已住院4天,耳朵发闷现象已经缓解。“避免熬夜,适当放松,注意缓解生活、工作压力,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有效方式。”
【提醒】眩晕未必是头晕,可能是耳朵出了问题
作为耳科专家,周延辉特意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突然眩晕的状况,要警惕是耳朵出了问题。
所谓“头昏脑涨”,一般市民出现眩晕症状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头部出问题了,会到神经内科就诊,有些市民误认为是颈椎出现问题,而眩晕与耳朵的关系,不少基层大夫也意识不到,所以此类疾病误诊率非常高。
周延辉介绍,耳朵除了控制听力,也控制人体的平衡。这是因为内耳的前庭器官是一个主抓“感知位置”的器官,例如人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前庭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就会出现“天旋地转”的飘忽感,并伴随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这个病与一般的脑出血、脑梗等脑部疾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患者虽然眩晕但意识清醒,且一般不会出现剧烈头疼。”
【注意】孩子看电视声音开“巨大”,家长应警惕
“3月3日是‘爱耳日’,希望广大市民增加对耳朵的认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可以及时到正确的科室就诊,及时治疗,更有利于恢复健康。”周延辉说,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集中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此外,周延辉介绍,临床上遇到的日常生活造成耳朵损伤的原因,成年人最常见是挖耳朵,有些是在一些理发修剪的地方掏耳朵,工具不洁净导致感染,有些则是自己掏耳朵时被别人“误撞”,儿童最常见的是因为感冒、鼻炎等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些孩子被问话时总是下意识地‘啊’一声反问,或者看电视声音开得非常大,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这都是听力下降的表现,应及时就诊。”
链接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3日为首届“全国爱耳日”,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今年3月3日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