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讲好故事 统筹资源

12.08.2015  11:36
  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再发展为统筹内外的发展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连上几大台阶。在当前的务实推进阶段,如何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找准‘痛点’。”8月8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在首届“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上表示。在此次论坛上,来自政界、商界、学界和传媒界四大领域的200余位专家齐聚北京、群策群力,把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逃避风险是更大的风险
  
  如何应对风险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大关键点。对当前学界热议的风险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提出了不同的视角,“‘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确面临很多风险,但我们不能对风险过于担忧。”
  
  王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得很好,赔钱的案例是少数,但因为西方媒体的大肆炒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失败案例更容易引起关注。“风险永远与利益同在。”王文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往前推进,需要重温1992年“下海潮”时的冒险精神。我们不要怕风险,逃避风险才是这轮改革最大的风险之一。
  
  论坛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报告(2010—2014)》也展示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这份报告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大数据,梳理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远超我国总出口贸易6.1%的增速。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0.4%的增速。
  
  报告建议,全国及各地区未来应依照产需结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推进中东和东北亚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东南亚和南亚新兴市场产业转移,中东欧新兴产业合作和高端市场开发,将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同时带动工程、产业、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以便我国拓宽贸易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打造全方位“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经贸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寻求到机遇的不仅有国有企业这支主力军,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杨丹认为,中小企业拥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独特优势。例如,中小企业通常致力于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能较快获得经济效益。杨丹提出了“借船出海”、“抱团发展”、产融结合、公私合营及全球产业链策略等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多种路径。“如果支持引导正确,中小企业有可能形成‘一带一路’发展中众多的‘蚂蚁雄兵’。”
  
  有的放矢进行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目前已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心存疑虑和误解,国际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当前面临的又一个关键点。
  
  “‘一带一路’会成为带动中国对外政策传播转型的一个重要机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明昊认为,与中国过去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项目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强调软环境的构建和优化。如果没有民心、政策沟通的软联通作为支撑,硬件联通、重资产的“走出去”都会面临很大问题。
  
  “讲一个故事、找一个‘痛点’、想一个办法,是我们现在特别需要的。”赵明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政策传播要做到精细精准,不能“撒胡椒面”。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油气管道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当地农民,这里的政策传播就不是要告诉这些农民“一带一路”倡议多么宏大,而是要根据具体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传播。要从大舆情转向小民调,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国家做动态民调。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看来,对外讲“一带一路”必须要回答其合法性来源这一关键问题。“‘一带一路’的合法性在于缓解世界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王义桅举例说,世界上还有数亿人口无电可用,而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世界领先;今天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哲学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不仅自身实现了脱贫致富,也会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渠道。
  
  充分整合四大主体资源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如何统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力量是攸关全局的一大关键问题。
  
  赵磊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智库、政府、企业、媒体这四大主体缺一不可。政府与企业是“一带一路”之两轮,专家学者和智库为“一带一路”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支撑,而媒体则为“一带一路”插上翅膀。然而,目前这四大主体资源呈现碎片化状态,无法形成合力。“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的发起正是为了推动四大主体资源发挥联动效应的一种尝试。
  
  “单一机构的力量无法适应‘一带一路’的需求,需要富有想象力的纵横家。”杨丹建议,可以通过搭建“一带一路”信息平台、商学院联盟、多语种大学联盟、智库联盟、企业家联盟、金融志愿者联盟、产业投资基金等联盟和平台实现资源、信息、人才的整合。
  
  此次论坛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凤凰国际智库、商务印书馆及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