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合作社小船”聚成“农业大航母”
“我过去自己种庄稼,忙碌一年才赚几千元。今年种了6亩鲜桃,收入一下子提高到4万多元。”8月18日,淅川县香花镇果农张军生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他所在的南阳市水之源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水之源联合社)这条农业大航母的“威力”。
这家联合社由南水北调水源地淅川县绿新公司发起,因而取名“水之源”,目前,成立不久的“水之源”已拥有南阳、许昌、开封、新乡、老河口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1.5亿元,承包租赁土地总面积20万亩,社员达10万多人。
“把农业生产资源整合起来,把一条条小船联合起来,最终聚合成一艘航空母舰,在市场的风浪中探索农业合作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水之源”的发起人范中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自己的初衷。
地跨四市合作经营抱团发力
“在一次外出招商活动中,水之源与贵州茅台集团签订了5万亩优质高粱基地建设合同,与四川一家企业签订了4000吨辣椒供货合同。”8月17日,水之源联合社理事长范中民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好消息。
“这就是抱团的力量。”范中民说,联合起来的“水之源”地跨四市,拥有20万亩的土地,10万多名社员,大大增加了农业合作社在市场谈判中的底牌与底气。
“联合社解决了原来合作社势单力弱、单打独斗的局面,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淅川县农业局局长赵红伟介绍,如果合作社是一个个车间的话,那么承担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的联合社就像是总公司,通过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技术共用、风险共担的平台,使社员、合作社的力量与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与调度。
如今,水之源联合社已初步形成了“八统一”的“保姆式”服务模式,即要求各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统一良种供应服务、统一测土配方肥供应服务、统一深耕服务、统一精播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服务、统一机收服务和统一销售服务,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抱团发展,壮大的不仅是个头,也使长期以来缺乏技术研发和引进能力的农业合作组织,增加了技术底气。”水之源联合社常务副理事长杨相臣说。
淅川县赵四鲜桃专业合作社在种植技术上做文章,从整地、修枝到行与行之间的通风透光,都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要求,还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生产,集约化的经营,使该社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一跃成为省级专业合作社。
“水之源”所依托的龙头企业绿新公司,更是具备先进的研发能力。2013年6月,该公司的微生物菌种和芝麻、辣椒种子搭载“神十”遨游太空,今年7月,经过航天育种的芝麻辣椒种子开花结果。
产涉农林牧产业联合助民增收
湖北老河口惠农小麦种植合作社有成员300多户,种植的农作物具有项目好、收益大等优势,但苦于缺乏资金、人才及销售渠道,近年来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加入水之源联合社后,通过与另外几家基层社的对接合作,很快实现了人才、销售上的互补和资金上的互助。
但是这种程度的互补,远不能让范中民满意。他介绍,“水之源”涉及的产业包含农林牧各领域,通过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完全可以打造更加科学的循环经济链和互补产业链,使淅川农村专业合作社从单一行业生产走向产业大联合。
目前,帮助农民找市场,帮助合作社选择适销对路的项目,帮助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水之源联合社正在各地分别扮演着“信息员”、“联络员”、“指导员”的角色。
“一切为社员服务,一切帮社员增收,是水之源联合社的经营理念。”范中民说,“水之源”今冬明春的发展目标是,订单种植面积要达6万亩以上,按每亩地增收2000元计算,将帮助农民增收1.2亿元。
“联合社+基层社+社员的模式,打造了全产业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激发了各方面积极性,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淅川县县长赵鹏如此评价水之源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