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一汽大众”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
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正是达到和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应用模式,与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厂中校”教学模式,以校企深入融合为平台,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学院与长春“一汽大众”携手,选择汽车商用技术专业,大胆实践,共同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问题,把教室搬到企业,共建“厂中校”,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校外实训教学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新的办学模式,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一汽大众”一起,根据汽车商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在保持原来人才培养方案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按照职业教育要求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适用”为度的原则,将原方案中的专业课程重新整合编排,针对岗位能力要求,强化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与岗位实践相关的微型课程,制定了《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厂中校”学员实训理论课程表》,由校企双方联合教学。
二是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双方的权益,双方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书,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校方挑选年富力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挑选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了混编教学团队,按照共同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的课程表,担任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在实习岗位上,企业为学生指派了专门的“师傅”,手把手传授岗位操作技能,使学生很快掌握了不同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有的学生甚至在两三个月后也摇身一变成了“师傅”。
三是共同考核实习质量。 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考虑到学生既是学校的实习生又是企业的员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春“一汽大众”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特点,共同制定了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工作表现考核在内的学生综合考核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全程进行监控,使学生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通过“校企综合考核、学生自主管理”,使“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全面提高了实习质量。
“厂中校”实训基地运作以来,学生不仅培养了专业技能,同时养成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提高了就业能力。不少学生深有感触地认为,在长春“一汽大众”实习的半年经历将使自己终身受益;学校利用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极大地降低了办学成本,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企业选拔了一批认同企业文化和理念、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宣传了自己的产品,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