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济源市交通运输局达成了共建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协议。该基地位于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库张岭半岛,基地沿线地质复杂、地貌丰富,土质多样,大桥、隧道、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齐全,为学生进行公路勘测、工程地质认识、养护施工、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等实训、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自2014年9月4日起,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分批分期向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派驻3000余名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因地取材,因地施教
一路走来,每隔一公里左右,在道路旁的石壁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写有“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教学点”“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教学点”字样的牌子,牌子的下方在地上竖立着一个宣传栏,里面清楚地写明了本教学点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并配以实景照片说明。随行介绍的公路学院市政教研室主任、小浪底实训教学基地负责人万拥军老师说:“学院对基地沿途7公里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勘察,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实训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因地取材,因地施教”。在七公里的道路上,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十个这样的教学点,教学内容涉及护栏、地质认知、防护网、涵洞、导线测量、路基路面等方面。
二、服务地方,互利发展
小浪底实训教学基地位于库区北岸,距早已废弃的张岭码头不到一公里,人烟稀少,因此沿线道路标线、指示牌等设施不完善。但由于这里水质较好,附近区域及外地户外垂钓爱好者经常光顾这里,为了往来车辆的行车安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路面画上了标线,在道路两侧及弯道设置了危险路段提示标和扩视镜,在水域附近设置了危险提示标,放置了救生衣和救生圈。此举受到了当地公路主管部门、附近居民及往来车辆车主的好评。济源市交通运输局为了支持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学,出资近300万在部分教学点修建了波纹板护栏、缆索式护栏、墙垛式护栏、新泽西式护栏等各种不同的护栏,既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增强了道路的安全性。
三、实景教学,收效显著
9月11日早上7:30,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我们看到,10度名学生围在刘伟老师周围,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落锤式弯沉仪的操作规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刘老师说:“今天上午,在给这个小组讲解过后,会让他们每一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至少两次实际操作练习,掌握落锤式弯沉仪的使用。下午,我会带领他们到达弯沉路段,由他们亲自操作弯沉仪进行实地测量。晚上再将下午的测量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并得出结论”。下午,在第十教学点,我们果真见到这一组学生正在操作弯沉仪对弯沉路段进行测量。当问到他们在这里的收获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比起课堂上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抽象概念,在这里能够边学习边实操,我们接受起来更容易,学习效果更好。”
四、教学严谨,倾情付出
道路施工测量是道路施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道路设计成果高质量实现的保证,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实训教学中,不管是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还是聘请的企业“师傅”,对学生们要求极为严格。因为测量数据不准确或者计算错误而受到老师或“师傅”责罚的学生并不会因此而抱怨,反而认为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关爱。
在和万拥军老师的交谈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基地老师们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拿万老师说,他从5月份学生进驻一直到11月份学生离开,在这里一待就是半年。今年夏天,天气超乎寻常地热,但基地的老师仍旧和以往一样,头顶烈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保护神”。每天晚上10:30,在检查完学生宿舍后,他们才能休息。他们这里常备有治疗头疼脑热等常见病的药物,遇到需要就医的学生,他们还要开车送他们到距基地10度公里外的镇医院甚至更远的县医院。
五、改善条件,以人为本
走进基地驻地,立即发现了这里和一年前的不同。一座崭新的三层楼拔地而起,楼内一层是能够容纳近200人的餐厅,餐厅平时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二层设置有容纳近150人的大型报告厅,有小型研讨室和学生教室。三层是教师和学生宿舍、浴室、乒乓球室。为了改善驻地条件,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这座综合大楼。在大楼外,是一个新修的标准化篮球场。吃过晚饭,学生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在这里打球,时不时还会上演异常激烈的对抗赛。而这一切,无不体现着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本关怀。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