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规:协管员不得从事具体执法工作 城管严禁随意强制执法
中央首次对城管执法工作进行综合部署,2017年底实现市、县城市管理领域机构综合设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出专项部署。意见共8条、36款。根据部署,到2017年底,实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据新华社电
1 主管部门
住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指导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拟定有关政策,制定基本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积极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城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确立相应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各地应科学划分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有关管理和执法职责划转城市管理部门后,原主管部门不再行使。
2 协管队伍
协管人员数量不超在编人员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招用或劳务派遣等形式配置城市管理执法协管人员。建立健全协管人员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
协管人员数量不得超过在编人员,并应当随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减少。 协管人员只能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 协管人员从事执法辅助事务以及超越辅助事务所形成的后续责任,由本级城市管理部门承担。
3 权责清单
建立权责清单公开处罚标准
各地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要求,全面清理调整现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优化权力运行流程。
依法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工作要统筹推进,并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到2016年年底,市、县两级城市管理部门要基本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公布工作。
4 执法制度
拒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
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责,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明确办案时限,提高办案效率。
积极推行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公示制度。
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杜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5 执法方式
严禁随意采取强制执法措施
各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做到着装整齐、用语规范、举止文明,依法规范行使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严禁随意采取强制执法措施。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对情节较轻或危害后果能够及时消除的,应当多做说服沟通工作,加强教育、告诫、引导。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扶助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纷争。
6 经费投入
城管经费不与罚没收入挂钩
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健全责任明确、分类负担、收支脱钩、财政保障的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政府资产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防止政府资产流失。
城市政府要将城市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不得将城市管理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执法工作需要。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