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经典入心

09.06.2014  12:01

5月31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厅等主办的“传承经典·放飞梦想”2014河南省少儿经典诵读大赛颁奖晚会在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举行。数十名获奖代表领取了此次诵读大赛的“百佳诵读之星”、组织奖、优秀奖、特别表现奖等奖项,部分获奖选手代表现场朗诵了徐志摩、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

听障儿童感动全场

历时4个多月的诵读大赛为公益活动,不收取费用,不设门槛,年龄在3岁至14岁的孩子均可参加。参加海选的选手超过3000人,其中350多名小选手的210多个节目进入决赛。最终,经过评委打分和网络投票,评出“诵读之星”100名,组织奖22名,以及特别表现奖、优秀奖等奖项。

整个大赛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小选手,而来自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14名小选手尤其让人感动。“我们中心的孩子虽然听力有障碍,比不得正常孩子,不过,通过人造耳蜗的帮助,加上平时系统、科学、刻苦的训练,语言表达已没有问题。但要参加全省的诵读大赛,则需要比正常孩子多下几倍的功夫才行。看到孩子们信心百倍、跃跃欲试的劲头,作为老师,我们感觉特别温暖和激动。”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负责人说。

11岁的王珂儿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我参赛的节目是《沁园春·雪》,心里有些紧张,但我平时特别喜欢诵读经典,所以不害怕。”参赛时,尽管王珂儿的发音有些模糊,但仍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此次活动受到了小读者、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集体组织和个人报名参赛者人数众多,参加投票总数更是高达146万人次。

亲子共读点亮心灵

初一学生郭更骁在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为“诵读之星”。小小年纪的他,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在他的妈妈刘金铃眼里,孩子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跟“亲子共读”是分不开的。

刘金玲说:“孩子从小就学习国学。平常我做家务的时候不能看书,孩子就大声朗读给我听,我们一起温习国学。

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让刘金玲印象深刻。刘金玲回忆:“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君主呢?’孩子就说:‘妈妈,现在哪里有君主呀。’然后我就问:‘那你觉得一家之主应该怎样做啊?’更骁说:‘妈妈,我觉得一家之主应该亲而誉之,而不是太上不知有之。’

刘金玲认为,优秀的孩子是“”出来的。每晚陪孩子读20分钟的书,开始有的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开口读,那做父母的就字正腔圆地读出来。没有说教和训斥,“”是示范、是身教,孩子会模仿,这就是所谓的“亲子共读”。时间长了,孩子和家长都能够从中获益。

重在家校一体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表示,营造经典诵读的社会氛围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不仅家长要做好孩子心灵的守候者和呵护人,老师也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让孩子通过诵读经典开启一天的智慧生活。比如在孩子犯错误时,用“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来激励他;当孩子贪玩时,用“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来提醒他;当孩子不动脑时,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点拨他……当然,也要鼓励孩子用这些名言名句来和父母对话,在现实场景中体会其中的意思。

此次活动评委会负责人、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崔喜梅表示,“河南省少儿图书馆下一步会进行一些经典图书的推介,还会组织一些日常化的经典诵读以及培训,促进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是我们的国学馆将成为开展经典诵读的主阵地,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行诵读,这样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