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3年334万群众甩掉“穷帽子”
“搬迁扶贫带来万紫千红,劳动致富送走一穷二白”,这是卢氏县狮子坪杨庄村搬迁户杨怀旺家门口的对联,横批是“共产党好”,这副对联真切表达了我省贫困群众脱贫后的激动心情。10月16日,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2011年至2013年年底,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2902个贫困村整体脱贫,334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2011年,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省扶贫开发站上了再出发的新起点。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统筹谋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保证了扶贫开发健康发展。2011年~2013年,全省扶贫标准由1196元提高到2300元,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由4640.69元提高到7130.90元,贫困发生率由18.1%下降到7.9%。
专项扶贫持续发力。以工代赈、科技和产业扶贫、雨露计划培训、革命老区建设、增收到户扶贫、互助资金扶贫、外资扶贫、彩票公益金扶贫,一个个专项扶贫项目的顺利推进,让一大批贫困村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行业部门主动担当。近年来,全省各行业部门积极落实40%以上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要求,累计投入贫困地区行业资金数千亿元,大幅提高了贫困地区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教育扶贫等公共服务水平。
社会各界扶贫济困,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创造出一大批社会扶贫公益品牌。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单位选派定点帮扶“驻村队员”长期坚守扶贫一线,成为扶贫开发的主力军。各单位精心打造的“同心”实践行动、“军民共建”行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同心康福”活动、“千企帮千村”活动、“爱心包裹”活动、“金果树”工程等社会公益品牌叫响全省,成为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窗口,展现河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风景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补齐贫困地区这个“短板”,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就我省来说,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深山区、黄河滩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七成左右,是我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扶贫开发难啃的“硬骨头”。
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介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组织引导各地各部门把扶贫资源向“三山一滩”地区集聚,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力争到2020年使这一区域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记者 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