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的生活方式”——访著名书法家王家新

05.01.2016  09:20
王家新 - 新浪河南
王家新作品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王家新 王家新作品 王家新作品 王家新作品

  “书法是我的生活方式

  ——访著名书法家王家新

  大河美术记者 盛大林

  2015年12月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主办,北京重文堂承办的“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展出。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为展览题写了展名。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在展览序言中也称王家新“是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优秀代表和领军人物。

  这次展览展出了王家新多年来临摹的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三十余卷册,其作多为长卷巨制,蔚为大观。这些作品展览后,都将无偿捐献给国家典籍图书馆。为期一个月的展览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专程赶来观展,他激动地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地道的楷书作品了!想不到现在还有人下这样的苦功!

  一次临书展览,为何能引来如此热烈的关注?有口皆碑的背后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日前,王家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宽广胸襟蕴“正大气象

  走进展厅,记者马上有震撼之感!因为是经典名帖的通临,展出的作品全是长卷,最长的一卷达86米!再看卷上的字,布局规整,法度森严,形神毕肖,几可乱真!“曾经有人出价几千万元,要买走我的这些作品,但我没有同意”,王家新对记者说,“谁也买不走,因为这跟钱没有关系,这些作品包含着我的春夏秋冬、日日夜夜。

  王家新热心公益在文化界是有名的。多年来,他以各种方式助推了很多重大文艺工程的实施。他的公益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那一年的北京亚运会,他一次捐出了自己的80幅书法作品。张海说王家新的书作中充满着“正大的气象”。这种“正大气象”从哪里来?青年书法家郑逸群认为,“’正大气象’源自持正不阿和宽广胸襟。心正则笔正,胸怀大才能气魄大!”青年书法家郑逸群说,“家新先生把’正’视为做人的根本,他给学生们起的斋号中都带有’正’字。而且他淡泊名利,心系国家!

  此次展览是“无心栽花

  那么多鸿篇巨制,那样的一丝不苟,此次展览是不是准备了很长时间?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家新笑着说:“其实,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因为临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拿出来展览!每天临帖,是书法家的’日课’。有一次,孙文波来我这里,偶然发现了我的这些临作,赞叹不已。他建议我搞一次展览,并汇集成册。”展出后,很多书坛的前辈也都非常惊异地对王家新说:“你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们怎么从来都不知道?”说到这里,王家新笑道:“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或不理解我,但我并不生气,这不正是君子的表现吗?

  也正是因为无意示人,王家新的这些临作呈现出了一种自然的状态。没有功利色彩,没有喧嚣的成分,安安静静,原汁原味。“书法不应该是作品,它就是书写生活,应该是生活化的。比如《丧乱帖》《寒食帖》等,都是平时的诗稿或书信。《祭侄稿》更是如此。颜真卿的侄子没了,他当时正在前线的军帐里,挑一盏灯,满怀悲愤,信手书写。只是到了后人的眼里,那些诗稿才成了’作品’。不像现在的书法家创作,引首、闲章、落款,精心安排,甚至巧作打扮。”说到这里,王家新提到了著名的戏曲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斯认为,“真正的好演员都是下意识的”,演员在舞台上演的不是角色,呈现的就是自己。或者说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古人是没有(书法)作品的”,王家新说,“刻意的经营,反而难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