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产业集聚区集聚升级发展核心力量
深耕细作 锲而不舍
我市产业集聚区集聚升级发展核心力量
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1家,占全市13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7%。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8月21日,市发改委负责人在谈及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载体带动效应时说,从1998年我市承办首届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设产业集聚区以来,我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深耕细作、锲而不舍,集聚了建设富强驻马店、文明驻马店、平安驻马店、美丽驻马店的核心力量。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建立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对被评为省“十强、十快、十先”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重奖,对主要负责人提拔重用,对综合考核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行产业和项目统筹布局的实施意见》,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和布局;出台了《产业集聚区村庄拆迁安置三年行动计划》,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拆迁任务,可腾出土地3.8万亩;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市场管理的意见》,实行供地计划审批制度,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230万元/亩、预期年税收不低于10万元/亩、生产性建筑容积率大于1.0;出台了《关于建立市中心城区三个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评审制度》,对入驻项目进行严格评审,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产业集聚区快速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高标准编制了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快道路、通信、供水、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08.9平方公里,修建道路1186公里,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610.9万平方米,建成9个垃圾处理厂,新建、扩建11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公租房6万套,医院、学校、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各产业集聚区均确定1~2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已形成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轻纺、医药、建材六大产业集群和电子玻璃、电子信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摩托车、皮革皮具五大专业园区。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半挂车、调味品和微型电机生产及 河南 省最大的电动摩托车、醋酸、三聚氰胺生产基地,通用天方的螺旋霉素原料药,产量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以银泰集团、金龙集团为代表的电动车产业,以迪展通、巨龙科技、富兴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海川电子玻璃、中多铝镁、施科特光电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海川电子超薄玻璃技术领先,填补国内空白。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为平台,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现有企业,重点围绕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招商引资,积极承接龙头型、基地型和集群型项目。世界500强企业国电集团、华润集团、雀巢集团、沃尔玛公司、泰国正大,中国500强企业华能集团、通用集团、中集集团、昊华集团、双星集团、维维集团、新希望集团、苏宁电器等20多家知名集团纷至沓来,投资兴业。
努力破解瓶颈制约。把破解土地、资金等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建设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鼓励各县区采取整合优良资产、吸收民间资本等途径,不断提高融资担保能力。2014年,全市投融资机构的净资产规模达182亿元,全市投入土地收储资金超过20亿元,收储土地105万亩,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需求。
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积极实施住房和就业牵动,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新城区和老城区开发建设,以产业集聚增加就业岗位,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支撑产业发展和人口安居,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区水、电、气、通信和路网、地下管网、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与城区有效衔接实现共享;启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内近百个村庄城乡一体化改造,3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安排25.87万人就业,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提高城镇化率近1.5个百分点。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制度,实行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研究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投用,实现了统一受理和联审联批。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两个零接触”等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理顺了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落实编制、人员,实现了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对所在乡镇办事处的直接管理。深入开展优化环境专项治理活动,所有产业集聚区都已建立公安派出所或治安室,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投资环境 显著改善,助推了产业集聚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