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从“懵懂期”到“成熟期”有多远?

30.06.2016  14:49

当下电影领域有哪些新奇的技术?VR(虚拟现实)自然榜上有名。近日,“创·视纪”VR乐园作为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子单元在上海环球港开放。改编自刘慈欣科幻童话的VR作品《烧火工》、黄晓明主演的VR剧情短片《黑童话》等在乐园展出。VR将成为改变大银幕的全新观影方式,还是资本哄热、泡沫初现的产物?引起了业内人士和现场观众的热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受制于技术和优质内容不足的瓶颈,VR不会迅速颠覆大银幕的原有生态,但这也绝非艺术界人对新技术的一时跟风,VR技术终将在电影界占据一席之地。

一些征兆其实早已出现:今年5月中旬,上海首家VR影院试营业;乐视推出中国首部VR故事片;导演高群书宣布筹拍堪称亚洲第一部VR剧情长片;就连曾公开表示“VR可能毁了好莱坞”的斯皮尔·伯格,也改变主意进军VR影业……一系列事件表明,VR技术向大银幕雄心勃勃的“进攻”已然拉开序幕。

拍摄技术上的摸索也在不断前进。6月15日,米粒影业、彩条屋影业在电影电视节期间宣布,将于今年10月推出我国第一部VR动画长片。这部VR电影将引导观众穿越到“精灵王国”,亲身经历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由于VR电影的拍摄和制片现在并没有成熟的模式,米粒影业探索了一种基于CG特效的创作方式,“CG技术在VR制作中有许多天然的优势:无机位限制,不存在镜头畸变;特效可以无缝衔接,灯光摄影没有限制,全景声也可以实现。”米粒影业CTO徐喆说。

徐喆认为,VR电影可以看成球幕电影的升级,球幕电影是剧院式的,VR电影则是个人化的。“个人化的电影意味着观众可以选择他们要看谁。在真正的VR电影里面,我们会把选择权还给观众。”因此,VR电影有可能会采用多种视角的剧情推进,观众可能是主角视角,也可能是第三人视角,这意味着同一场电影可能每位观众看到的剧情都不一样,甚至结局也会不同。

当然,尽管VR已经走入了高考作文题,可真正走入消费还有段距离,VR对于普通受众而言仍是“感兴趣”,而非“用得上”。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VR电影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VR电影普遍遇到“无法让观众跟着内容逻辑观影”的难题,当观众看向身后场景时,很可能会错过另一个方向的某些情节,造成观众脱离主要情节。此外,叙事模式、制作成本、缝合特效、内容规格、时长等都是VR电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报告中显示,同样时长的VR电影的制作成本普遍是传统影片的5倍,这也是长片没有大规模出现的原因之一。

此外,虽然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和资本的“助生式”成长,让VR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是受限于硬件的普及程度低、缺乏核心用户、硬件体验差、缺乏稳定有效的拍摄技术等客观问题,导致成熟的VR电影市场难以快速形成。因此,VR电影产业目前仍处于初始探索期,虽然资本哄热,但距离成熟期还有较长的时间。

数娱梦工厂创始人、CEO张汉澍认为,硬件是最先崛起的环节,作为内容出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成为最早资本争夺的关键点。目前国内有实力研发硬件的大企业基本都有资本进入,硬件之后,资本的投资热点将向内容及平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