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戏曲发展】王洪应:为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点赞

24.07.2015  18:08

习近平同志说:“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实施振兴地方戏曲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责任担当。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戏曲发展的现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毋庸讳言,地方戏曲在现实的生存和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外来文化不断“侵入”,不可避免地与民族文化争抢着原有的地盘;新艺术形式如电视剧、网络小品等不断生成,它们携带着声、光、电等现代科技的雄风,强势挤压民族戏曲;在民族戏曲的创作演出体制机制上,我们还存在跟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地方。

地方戏曲是我省的一张亮丽名片。河南人的骨子里都有戏曲元素,豫剧、曲剧和越调等地方戏剧种生长的根基都很牢,它们已经深入人心,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喜欢通过戏曲寓教于乐,从中获得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从前乡下人不认字,一鳞半爪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评判,大半就是从草台班子唱的戏曲里得到的。例如包公、穆桂英等戏曲人物就曾给人们提供了不少正能量,让人们认识了什么叫真、善、美,严嵩、陈世美等戏曲人物也从负面告诉了人们啥是假、恶、丑。粉墨春秋,足以影响世道人心。

当下的河南,除了专业剧团外,戏班、戏校、业余剧团比比皆是。在农村,每遇红白喜事、节假日或逢集、赶会,一般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搭台唱大戏,这已成为一种地方民风民俗。田间地头,偶有闲暇,不少人都会来上几句原汁原味的戏曲唱腔,尽情享受戏曲的美感。在城里,那些有闲暇的人要进“戏曲茶楼”听戏,还有很多人看河南电视台的著名专栏《梨园春》,听电台的《戏曲广播》。到了星期天,广大戏迷自发地成群搭伙,到公园、街边草坪、小广场或居民社区等有活动空隙的公共场合,边拉边演边唱,美美地过“戏瘾”。

人民需要戏曲,戏曲需要振兴。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戏曲人不断推出新剧目,尽力为老百姓创作演出,把传统文化血脉融注到子孙后代的审美情趣中,让戏曲的香火薪火相传。老百姓在戏曲艺术的精神享受中得到了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振兴地方戏曲,就是发挥戏曲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的独特作用。如今,有了戏曲人的责任担当,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方戏曲的百花园定会姹紫嫣红,那正是我们期待的美丽梦想。

(作者系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剧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