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22.12.2016  21:02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原大地开启了“创”时代模式。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浓烈氛围下,校企合作已成为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资源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真正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行业企业的共同思考题。二十多年来,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设的“订单教育”品牌引领着中原职教校企合作的发展的航向,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学院站到了由工学结合重点专业建设向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入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只有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岗位,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精准定位、协同培育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才能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深化创新校企共培订单教育      “订单教育”前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是“企业下订单”、“我们出‘产品’”,呈现出单一性、终端性的特点。学校按企业的需求、标准单方面培养学生,企业不参与课程开发、技能训练的过程培养,只在学生毕业后考核、验收一下,校企合作只是浅层次的。而当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广泛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业态即将被改变,新型业态正在逐渐形成。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互联网全面升级,就要培养与“智能化、个性化、快速响应化的生产需求”相适配的有专业技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产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强化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高度耦合,与企业建立相互支持的办学联盟,全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深化基于课程开发、专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实现校企合作互融互补、协同发展。      学校为此进一步深化创新了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和“订单教育”模式。例如,学校于2016年11月1日与郑州宇通客运股份有限公司本着“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发挥企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信息化优势的宗旨,签订了“工学交替实习协议”。郑州宇通根据公司未来的人员需求,提前从学校汽车、机械等相关专业“订单”130名17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符合公司体检标准的全日制在校生,并进行专项培养。根据校企双方共同拟定的教学模式,订单班学生一、二年级需在校系统完成双方围绕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体能等开展的理论及实训课程,并分阶段进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后可至公司焊接、涂装、装配和辅助等现场操作类工程岗位实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度,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学习针对性。      近年来,随着省级特色院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展开,学校与企业展开了更加密切的合作与对接,协同育人、订单教育日趋多样化。学校投入1080.02万元,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6个专业,坚持专业设置与城镇化进程、生产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科研资源配置与创新驱动方向相适应。每个系最少与一家企业合作成立一个专业强化特色班,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拟定课程开发、实施技能训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培养等。      特色班、定向班、强化班等均实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授课内容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企业紧密互动开发,让学生快速拥有实践操作经验。各专业成功地构建起各自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企业厂家、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和热诚欢迎。      二、深化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全面提升合作层次。校企双方着眼经济大局,按照平等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双方权责,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浅层次向深层次、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短暂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满足专业、工种培养需要的实训中心,使教学更具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文化氛围,学生更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足不出校即可体验真实的职业操作。      2014年,学校与郑州昌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厂,在双方人员互兼互聘的基础上,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郑州顺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共建的机动车检测中心已投入使用。2015年,学校与郑州汽车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产性、仿真性的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缩短了从教室到职场的距离,擦亮了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展现出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办校入企,打造“零适应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010年,学校与友达光电(厦门)、江苏丰润电器、宁波奇美电子、富士康精密电子(廊坊)、景智电子(厦门)、上海电讯盈科等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11年与海马侨车、北京泽仁恒通、北京诺森数字、郑州日产等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14年,与圆通快递、郑州华强、华兴财务、晟鸿科技等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15年与中牟恒业家电、河南中易金融、河南华兴会计师事务所、江苏金坛汽车、河南智网慧和、伯乐汽修联盟、郑州易第优软件,北京滋味嘉丽餐饮管理、郑州上河电器等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16年,与长垣霜雪钢构冷库工程,北京中资北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郑州好想你实业、郑州鬼谷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管委员会等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这是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合作领域是:①乙方(企业)为甲方(学校)提供一些比较先进和生产设备、技术等信息;②甲方为乙方提供一些体质人才信息,人才培养和使用;③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包括指派业务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条件;④甲方可以为乙方订单式委托培养人才;⑤乙方可以为甲方提供一些设备赠送项目。⑥甲方可以为乙方承办一些冠名班级;⑦甲乙双方可以共同合作课程开发、科研开发、软件赠送项目;⑧甲乙双方可以在员工在岗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改进、技术革新等方面合作;⑨甲乙双方可以在招生、宣传方面共同合作,乙方为甲方招生宣传提供便利。      截止目前,连续10届学生至少一个学年或一学期在实训基地完成学业、根据生产任务灵活安排工学交替,教学现场不是生产现场,企业高有工程师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在企业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经过企业教学的学生,岗位技能娴熟,业务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很强。几年来,学校骨干专业订单培养人数达3000多人,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达240多个,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达85%,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98%,合作企业接收的定岗实习学生达3700多人,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总值达1000多万元,学校对外技术服务款额达85万元,学校培训企业员工每月达2000人次。      三、深化创新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深化教学内容、互派技术专家和教师,参与教学和实践、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为适应应用技术型建设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提升双师素质,与几十家企业密切合作,协调教师挂职锻炼具体事宜。      挂职锻炼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既能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又能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校规定的选派条件规定:(1)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2)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近三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这;(3)身心健康适应挂职需要;(4)近三年没有企业相关挂职锻炼经历的教师、干部;(5)教师20%、管理干部5%为选派名额;(6)时间半年至一年;(7)教师要深入专业学习,拓宽专业视野,强化专业功底,熟悉学科发展动态,参与企业合作,顶岗实习锻炼,增加实践,感受了解行业文化,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或开展科技开发活动等;(8)管理干部要学习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思路,了解校企交流、管理经验,拓宽管理视野,熟悉感受企业文化,丰富提升精神内涵;(9)挂职期满后,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和自评,围绕挂职任务、挂职收获、问题与不足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10)回校后须为相关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或学生做一场专业报告;(11)教师挂职锻炼经验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入校前已有1年以上的企业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并且能够胜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可视为具有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12)聘期内累计有半年以上的挂职经历作为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管理干部挂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同时也作为挂职干部今后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挂职锻炼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考核。      承接挂职锻炼的合作企业表示全力提当起培训、管理的责任,安排好生活住宿,及时发放工资补贴和奖金,为受培教师、干部作好阶段性评估和总评,将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暑假期间选拔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实施人才互聘。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从知名企业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0多名来校任教,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共赢的体制下,协同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二十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培育了一批具有教学功能的合作企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不断延伸校企合作内涵,校企协同内容从学生实习实训拓展到社会服务、实践教学、业就业等多个方面,为校企协同育人找到了有效和实施路径。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