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农产品有了品牌身价倍增
息县立足于“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的资源优势,让众多特色农业产品从分散性完成了向“品牌化”、“包装化”、“市场化”的转型,广大农民也从商标品牌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搭乘息县“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产业品牌”高速列车,很多农产品“穿上”名牌外衣变成了“香饽饽”。
7月7日,息县岗李店乡孙老庄村村民孙学潮对记者说,几年前,为了让自己制作的粉条变成更多人的“盘中餐”,他带领村民成立宏洋薯业专业合作社,为生产的粉条注册了商标“古息国”。“没有商标,粉条不好进入超市,也卖不上好价钱,注册商标后,直接就可以进超市,销售渠道更广泛。”孙学潮说。
除岗李店乡孙老庄村的粉条外,息县很多农产品都已走上了品牌之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像“豫南喜丰”牌大米、“香稻丸”米醋……这些带有息县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实现了从“摆摊设点”“提篮叫卖”到“超市专柜”“品牌经营”的转变,产品越来越走俏,解决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境况,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品牌农业,息县坚持把注册商标、名优商标培育工作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商标实施战略,加大名优商标梯队培育力度,一个个商标成了企业、农户打开市场的敲门金砖,增强了企业、农户的软实力。
为把“商标兴企、商标富农、打响品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息县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标”战略,引导农民、涉农企业围绕“名、优、特、新”,积极注册商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对已有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及其相关企业,指导其正确使用商标,充分运用商标战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提到农产品商标注册,息县工商质监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农产品有了品牌后身价倍增,效益凸显。现在很多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社员都在积极申请商标注册,希望借助品牌的力量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全县范围内占有较大产业比重的米、面、粮、油、红薯等传统农产品都有了品牌,实现了“叫响品牌,拉动产业、服务经济、富裕百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