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留之际不做过度抢救 志愿者推广超前理念生前预嘱

27.06.2015  14:30

  □记者 蔡君彦

  核心提示|我的死亡谁做主?昨天,几位志愿者将“生前预嘱”与“尊严死”概念带进公众视野。为了让死亡更有尊严,事先可以签署“生前预嘱”,选择“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等五个愿望,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为自己的死亡做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能被人们接受吗?

   现场:生前预嘱进社区,居民了解超前理念

  雨后初晴,昨天上午10时许,中原西路阳光花苑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正在开展的推广活动上,大家聊的话题很“”——尊严死、生前预嘱。

  前来参加的近20人中,有医生、律师、养老机构负责人,还有94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大家围坐在长桌旁,看志愿者播放的视频,“我们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来聊沉重的话题。”志愿者霍淑珍说,就是先填写《我的五个愿望》这个文件,在生命末期按照尽量自然的方式,有尊严地离世。而且,这种建立在个人知情同意权利基础上的“尊严死”,与涉及主动致死行为的安乐死有本质区别,只是建议人们在疾病和生命的终末期,放弃过度抢救,即不使用人工机械,如呼吸器、心肺复苏术等生命支持系统徒然延长死亡过程。

  “这理念挺好,人不遭罪,还节约医疗资源。”“我也要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当场表示要填写生前预嘱的,还有不久前查出身患癌症的张女士,她追着志愿者让教她,尽早填了了却心愿。活动现场,表示要填写生前预嘱的共有5人。

   调查:生前预嘱,有人接受有人拒绝

  “我的生前预嘱已经填过了。”66岁的志愿者霍女士说,作为郑州市中原区孝爱天使社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她也是联合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郑州推广该理念的公益项目负责人。

  “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由一批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在北京创建。

  需要签署的文件《我的五个愿望》内容依次是:“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每个“愿望”下,又有多个细分条目,便于通过打钩方式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