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习近平访问南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12月1日,在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早在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时期,中国人民就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古语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而葛洪的作品,就是让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灵光闪现发现了青蒿素能用于疟疾治疗的理论根源!
此句原话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心志投合的双方,相隔山海之阻也不觉得遥远;
道不相同的两方,相处咫尺之近也不感觉亲密。
所以,有些人、有些国家,跋山涉水而来,却交往密切;
相反,有些人、有些国家,一衣带水而居,却形同陌路。
(二)
由此可见,交往的重点在于,志向的相合、志趣的相投。
中国文化对于"志"极为看重,心志首先确立,才是目标的确定,而后才有道路的进发、才有道德的坚守、才有道义的升华。
因此,"志同道合"这个词才那么令人惺惺相惜、心向往之,"同道中人",即为"同志",同心同德的国家,即为友邦;而不同道不同心,就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山海为远","山"代表高和险、"海"代表深和广,山、海的不同意象,分别象征着形形色色的相聚艰难。而这样起起伏伏的阻碍、这样长长远远的距离,却可以因为心志相契的感召,跨越成伸手即相握的有力相交,勾画为一笑即相知的友好相会。
所以中国唐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者,天涯即咫尺;志合者,海外如比邻。
(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知己"也好、"志合"也好,都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在正义性的原则下相知与志合,也就是,这个"知",是知其美德,这个"志",是志存高洁,那么,"道合"的道,就是正道,"比邻"的邻,就是善邻。
不将正义性、道德性作为前提的结合,那不是"志同"、是苟同,那不是善交、是匪交。
志合之道、善交之知,才能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般,虽跨越万水千山的距离、却心怀同一轮皎洁明月的志趣;
才能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般,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局势的冲刷,依然会因同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彼此认定。
诗中的明月,如一份友善理想的牵引,指引山高水长之外的双方志同道合而来。
归根到底,是缘于自身确立了具有高尚感召力、充满美好向心力的人生之志、民族之志、家国之志,才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四海结同心,才能友邦善交而虽天涯若咫尺,才能不以山海为远而同道同行。
【责任编辑:刘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