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2015-2-26]

27.02.2015  10:59

范剑平:
  经济止跌企稳的第一动力往往是企业由去库存到补库存的反转。近期油价震荡筑底,不再一味下挫,对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一定影响。企业抄底补充原料库存的正面作用在春节后会集中显现,由于前期去库存比较彻底,反弹也会比往年更加有力。但补库存只能止跌,还不足以促使经济明显回升。
   李佐军:
  货币之水唯有引向创新之路,中国经济才会步入新常态。2014年底M2达122.84万亿元,以前主要靠房地产、基建、汽车、理财产品等来消化,去年底以来股市成为大容器。其实真正应消化货币的是实体经济,但产能过剩成为羁绊,出路在于通过创新打造实体经济升级版。而打造实体经济升级版要靠产权保护、打破垄断、简政放权、思想创新等。
   郭士英:
  实体经济依旧呈现颓势并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新常态短期内无法摆脱“三期叠加风险”制约,产能和商品的全面过剩需要更长时间加以消化。当前需要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保驾护航,年内及时实施多次降准和降息已在所难免,非银金融机构以及股市和债市等将率先受益,而资本市场繁荣对促进经济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宗良:
  去美元化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定,避免全球被一国政策绑架。首先,一种货币处于垄断地位,将垄断流动性,其他货币被迫“随美跳舞”,可能掉进坑中。其次,可以增加替代选择,增强竞争性,避免对一种货币过度依赖。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具备条件,有巨大市场和资金实力配合。
   杨建国:
  招商引资说到底就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一个地方能不能把企业引进来、留下来,取决于其投资发展环境、政府服务水平,而能不能让留下来的企业发展得好,也离不开专业化、精细化的政府服务。
   董登新: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大难题:是否应该加大放水?货币信贷存量被过剩产能和无效投资大量挤占,如果继续加大放水,则必然会加剧产能过剩的再扩张、无效投资的再扩张,同时,这会极大破坏或阻挠正在启动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伟大战略。
   陈思进:
  荷兰病在经济学上是指自然资源的开发所造成的制造业和农业衰退的现象,两者之间是通过汇率关联的。自然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推高了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汇率,而过高的汇率又会造成本国出口的商品相对昂贵,削弱本国制造业和农业的竞争力,结果是本国制造业和农业逐渐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