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火热——浅析砚台文化

20.07.2019  08:12

 形势火热——浅析砚台文化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正在形成一股推力,使得砚台收藏走出低迷,并顺势上扬。 近年国内拍场兴起一股“文房热”,砚台一时成为买家的新宠,受到买家的推崇,百万元高价屡见不绝。

在拍卖市场上,具有名人效应的砚台也大受追捧。砚台价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厚度、大小以及形制,进而考究其石质纹理;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砚台的价格昂贵得多。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还多次创拍卖新高。

古人“宁舍一室、不舍一石”,米芾用一砚换一套豪宅,实际就说明砚台的稀缺性、艺术性形成的砚文化具有极高的含金量,而赋予砚台的文人精神和名人效应,自然也是其受到追捧的关键。

 

砚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人书写书法的必备之物,一些名人大儒也会在砚台上题诗、留印。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随着历史的发展,砚除了文具功能外,历代能工巧匠还赋予了其艺术生命。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为“四大名砚”。

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最早产地却莫衷一是,“文房清玩”中尤以砚为胜。一则古代读书人日日磨墨写字与砚朝夕相伴,日久生情;二则文房四宝中砚乃石质,非易耗品,比之“笔墨纸”更便于保管和传承;三则古代文人好玩雅石,砚石既可雕刻精美的图案和造型,又可镌刻铭文寄托情思。

 

明代澄泥砚台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一直为文人墨客所称道,与澄泥砚相关诗词留句屡见不鲜。唐宋时期一度非常流行,曾经颇具规模,制砚者众。

 

在四大名砚之中,澄泥砚是其中唯一以人工澄炼之泥烧制而成的陶砚,也是唯一不以产地命名的砚台。它风韵典雅,窑变奇幻,巧夺天工,雅俗共赏。

 

 
 


  近日,天翼文化有幸得到一块澄泥砚台,此砚台属长方砚台,重696.9g。澄泥砚质地细腻,坚实厚古,形制多样,窑变奇幻,造型修长有文气。

 

澄泥砚台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此方澄泥砚台砚堂平坦,砚面平阔,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实用赏玩皆宜。藏品雕工甚精,砚面上有浮雕纹饰。砚额纹饰细腻流畅,额中为心形结构,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心型凹槽内部光滑平整,既承担盛墨职责,又起到磨墨作用。品相精美,纹饰考究,极具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