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进乌镇:40组知名艺术家带来130件作品

30.03.2016  11:16

“大黄鸭之父”霍夫曼专为乌镇打造的《浮鱼》。 本报记者 陈涛摄

本报乌镇电(记者 陈涛)江南水乡乌镇又放大招了。继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戏剧节之后,这个遗存有众多古建筑的千年小镇,首次敞开怀抱迎接当代艺术。前天,“乌托邦·异托邦”首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亮相乌篷摇曳的小河两岸。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组知名艺术家,带来了13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动画等多种类型。

虽说乌镇头一回玩儿当代艺术,可手笔却不小。徐冰、隋建国、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荒木经惟、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每一位在当代艺术领域都可谓“星”光闪闪。更难得的是,他们中有人还是就地创作、展示,诠释自己对展览主题的理解。

展出场地追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作品分布在“西栅景区”和“北栅丝厂”两大区域。前者是水乡核心游览区,彰显了小桥流水、月映斜竹的传统意境;后者是近两年新辟出的景区,与798类似,是对1970年代的丝厂厂房改造后形成的新空间。

西栅景区名头最响的明星当属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这位曾在香港、北京掀起“大黄鸭”风暴的荷兰艺术家,依然延续大块头创作风格,给乌镇带来一条既大且萌的粉色大鱼,地点就在田沁鑫戏剧《青蛇》的演出地水剧场。

这件名为《浮鱼》的作品,长15米、高7米,而鱼嘴竟高达3米。“我觉得这里很像一个海洋公园,但好像还缺了个主角。”霍夫曼半年前就来到乌镇考察地形,寻找创意。直到他看到桥栏雕刻着鱼的图案,才认定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你可以想象它是跳龙门的那条鱼。”霍夫曼介绍说,作品的材料是在中国购买的,然后交由乌镇当地工人组装而成。他甚至鼓励游人用手触摸它,“艺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也不希望人们将我看成明星,重要的是人们从我的作品里享受到乐趣。”

同样在西栅,美国女艺术家汉密尔顿在景区内的国乐剧场,定制了新作《唧唧复唧唧》。只见一台老式织机摆放在舞台中央,线轴连在剧场的座椅上,观众席和舞台靠绵绵的细线联系起来,整个剧院变成了一台体量硕大的手工织布机。“难道她的创作灵感与咱们的‘花木兰’有关,直接借用了《木兰诗》里的诗句?”不少无心闯进来的参观者对这件作品的名字表现出好奇。

离此不远处,一棵穿戴上全副铝皮的古树,让游人大感意外。这是芬兰当代艺术家安迪·莱提宁的装置《铠甲》。“我听说乌镇一年游客量超过600万人次,我们芬兰总人口才500万,于是我就来了!”个头高大的他一次次俯身与人们在作品前合影。

相比西栅,面积更大的北栅丝厂才是主展区。最近正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个展的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带来了装置《反转的全景房》:在漆黑的房间内,几束射光与多彩滤镜、镜面交织,折射出变幻的颜色,成为不少人中意的留影之地。国内知名艺术家徐冰则带来了动画作品《汉字的性格》和最新影片《蜻蜓之眼》的预告片。影片所有镜头都来自公共渠道中的监控,最后将被制作成一部80分钟的电影。他评价自己的作品“老少咸宜”,游人看得也专注。

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马上就访

“这些作品里没有孤芳自赏型的”

相比专业的展馆,来乌镇的游客对艺术的认知度相对较低。那么,这些走在艺术前沿的当代艺术品,是否也会被贴上“看不懂”的标签?

“我不担心大众看不懂,它会引领一次大众审美。”本次展览的主策展人冯博一说,与国内很多前沿先锋展览不太一样,这次展览放下了当代艺术的架子。展览联合策展人王晓松补充道:“我们要求艺术家的作品,不仅能被圈内人理解,更要为广大零基础的游客所理解。所以这些作品里没有孤芳自赏型的。”

其实,在江南古镇举办当代艺术展,乌镇并非首家,同样知名的水乡周庄四五年前就有过尝试,不过,之后就再没动静。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并不是每次“下乡”都会有好戏看。乌镇会是个例外吗?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本次展览主席陈向宏并不愿意过多评价首届展览,“它还太年轻,今年刚刚满一岁,今后一切都是未知的,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他透露,早在三年前举办乌镇戏剧节之前,他就曾与冯博一商量如何办一场当代艺术展,“我的诉求就是让乌镇成为一个有文化的景区。”至于展览今后的定位,这位乌镇景区的总设计师心里自有一幅蓝图,“我希望它办成中国当代艺术的试验田,有才华的艺术家都可以来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


责任编辑:张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