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副市长张俊峰:正不遗余力地努力治理雾霾
近日来,包括郑州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出现大面积、持续性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市民关注。
蓝天白云是市民的期盼,也是政府的关切。郑州雾霾情况如何?构成郑州雾霾天气的因素有哪些?我市在治理雾霾等空气污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有哪些打算?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昨日专访副市长张俊峰。
采访中,张俊峰表示,面对雾霾,郑州市政府高度关注,并正在不遗余力地努力治理。但正如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雾霾的形成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治理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呼吁也欢迎热爱郑州、关注郑州的市民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积极行动,共赴大气污染治理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让郑州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近年来,我市采取了锅炉煤改气、治理工地扬尘等多种措施防雾霾。
记者:近期我国不少地方雾霾严重,郑州的情况如何?影响郑州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张俊峰:近日以来,包括郑州在内的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持续性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下降,引起网友关注。
郑州市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大气污染物浓度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特别是经常出现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消除和扩散,很容易形成灰霾天气。经郑州大学和郑州市环保科研所初步解析,当前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其他污染,占比构成为36.5%、31.9%、20.9%和10.7%。
记者:关于防治大气污染,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俊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郑州、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多管齐下,多方联手,积极治理雾霾。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推进燃煤污染治理。在2013年拆改532台燃煤锅炉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拆改80台以上的目标,目前已拆改77台。实施“引热入郑”和“煤改气”工程。今年市区(含航空港区)建成区建设无燃煤区的面积,将达到建成区面积的40%以上;各县(市)和上街区达到辖区建成区的20%以上。
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4.58万辆,目前已淘汰2.82万辆。黄标车限行工作加紧开展,2014年1月1日在市区三环以内实施第二阶段限行,2015年将在市区四环以内实施第三阶段限行。目前,正在加快黄标车限行智能卡口建设,以限行促淘汰。
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今年出重拳治理各地扬尘,目前已对扬尘治理不达标的工地214家实施罚款2150万元。将84家渣土清运公司整合为23家。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15个拆迁工地已应用移动式垃圾处置设备。
加快工业企业提标治理。目前全市10家电力企业全部完成烟尘和二氧化硫治理。水泥行业提标治理稳步开展。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预计到2016年底,市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基本完成外迁。
加快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共12座储油库中,完成治理3座,正在治理1座,其他8座正在制订治理计划;615辆油罐车中,完成治理336辆,占总任务的54.6%;257座加油站中,完成治理35座,其他加油站正在治理过程中。
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市加大对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煤炭等行业落后企业的淘汰力度,重点鼓励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节能环保和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对煤炭消费实施总量控制,推动“气化郑州”建设。
着力构建绿色屏障。市区新增公园、游园30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70万株。铁路沿线完成绿化1609.18万平方米,三环路快速路建设项目完成绿化266万平方米;建设生态廊道21条240公里,完成提升绿化面积8868万平方米。
同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了“每拆改1蒸吨燃煤锅炉奖补4万元;每提前淘汰1辆社会黄标车奖补800元到1.8万元”等政策。今年,仅在“煤改气”、“引热入郑”、锅炉拆改和淘汰黄标车等方面,就投入资金约27.1亿元。二是强化督导执法。查处大气违法案件55起,移交司法机关2起,13家企业停产整顿,8家企业列入“黑名单”,约谈企业负责人57家(次)。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将考核结果与文明单位创建挂钩、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
记者:实施这些举措,成效如何?
张俊峰:经过各界努力,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前10个月,市区优良天数为148天,达标率为48.7%,较去年同期增加44天、提高了14.5个百分点;PM10的平均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3%;PM2.5的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2.4%。
总体来看,郑州市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工业占比较大;能源以燃煤为主,短时间内燃煤造成的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偏高;城市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政建设、拆迁工地量大面广,扬尘污染管理仍待加强;城区机动车数量增速迅猛,汽车尾气治理任务加重等。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相关报告,我国京津冀地区由于多年来结构性污染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加上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从2012年以来雾霾天气频发,已经成为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区域。作为京津冀的近邻,包括郑州市在内的河南北部地区大气污染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和问题。
记者:也就是说,治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在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张俊峰:未来五年,我们将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进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禁止新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加快中心城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企业搬迁或关闭工作。
2.推动能源结构升级。除热电联产项目外,不再新建燃煤发电和其他燃煤项目。通过提高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等措施减少煤炭的用量。
3.实施燃煤污染整治工程。剩余符合拆改条件的燃煤锅炉全部拆改到位;燃煤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建成区无燃煤区覆盖率达到100%。
4.综合治理工业污染。巩固电力、水泥污染治理达标成果,稳步推进燃煤机组超洁净排放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完成耐火材料、陶瓷等工业窑炉烟尘综合治理,深化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
5.持续整治扬尘污染。深化工地扬尘综合整治措施,实现扬尘污染源头管理;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推进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建设。
6.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分阶段实施黄标车限行,以限行促淘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及时供应国五标准汽油、柴油,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7.严格环保日常监管。大力开展各行业、各区域的专项行动,继续坚持驻厂监察、“黑名单”等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8.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继续做好公示专栏和热线播报,在媒体设立曝光台,强化公众监督。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发布会等方式,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郑州晚报)